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982 王體乾來訪】,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選擇了最屈辱的生活方式。

司禮監之所以走上權力的頂峰,是大明政治生活的走向,與他們所處的特殊環境相切合。

被皇權選中,作為可信賴的群體,用以掣肘內閣的工具而已。

司禮監掌印太監在天啟初是王安,後期是王體乾。

初期的王安王安其實是魏忠賢的老闆,魏忠賢初進宮是拜在王安門下的,由於王安仕途順暢,一路升至司禮太監,魏忠賢也隨之一路高升。

但明熹宗朱由校登基後,寵幸奶媽客氏,情況發生了變化。

明代後宮流行“對食”,即太監、宮女結為事實夫妻,實質上是後宮更堅定的政治同盟,這時客氏的對食就變得異常搶手,本來客氏的對食就是王安,所以王安也進一步得寵,攀上了太監的最高寶座——司禮監掌印太監,卻不防他的小馬仔魏忠賢早已與客氏暗生情愫,後來公開結為對食,在皇帝面前說王安的壞話,導致王安被逆襲。

魏忠賢、客氏對食之後狠治王安,不死不休,最後王安死得很慘。

目睹了王安的慘狀,餘人均知魏忠賢對食客巴巴之後不但大權在握,而且心狠手毒,所以接任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雖然官在魏忠賢之上,卻甘為人梯,做了魏忠賢的馬仔。

王體乾以及司禮監一眾大太監李永貞、石元雅、塗文輔等無不深知魏忠賢的能量和狠毒,紛紛成為他的馬仔,所以成就了魏忠賢以司禮監職務上的二把手卻一手遮天的怪狀。

其實說來也不怪,因為宮裡面的事物,本來就不是看職務大小,而是看誰得皇帝寵幸的程度。

細究起來,司禮監真正的一把手是司禮監提督太監,只是從來不實授,所以才讓二把手司禮監掌印太監成為事實上的大公公。

歷史上甚至偶有御馬監掌印太監成為後宮最寵的特例,汪直、谷大用,所以偶爾出現一個司禮監秉筆太監寵冠後宮也不奇怪。

為什麼搞死王安後魏忠賢自己不當司禮監掌印太監,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魏忠賢不識字,所以當不了司禮監掌印太監。

但此說不是很能服眾,因為既然他不識字,那壓根兒連司禮監都進不了,更當不了司禮監秉筆太監,其實魏忠賢是識字的,只是後世想進一步汙衊他,才誣稱他不識字。

就算不是誣衊,他真的不識字,那既然能進司禮監,甚至能當到司禮監秉筆太監,那再當個司禮監掌印也不足為奇。

所以不識字這條理由不是很能成立。

根據韋寶分析,或許還有一個理由,便是天啟帝的一種權謀,或許是天啟皇帝認為司禮監掌印太監權勢太大,於是他故意讓自己最寵的魏忠賢只當秉筆太監,與名義上的掌印形成制衡。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慣例由一名司禮監秉筆太監提督東廠,這也是個關鍵位置,天啟帝過於看重此位,所以讓最寵的魏忠賢留在這個位置上。

但這條理由也不是很充分,歷史上並非沒有出現過掌印太監提督東廠的特例,甚至出現過馮保兼掌司禮監、御馬監、東廠三大權力源的情況。

所以韋寶認為相對最說得過去的理由還是天啟帝想壓制一下掌印太監的權勢。

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司禮監太監都算得上“內相”、“樞府”,明代內官的“官”和“職”是分開的。

其中司禮監職銜有三種:秉筆、隨堂和提督,但掌印並非職銜,且掌監印者必為秉筆太監。

其中只有加秉筆、隨堂職銜者,才能參預機務。而提督太監雖然地位高,但只管本監庶務,並不參預機務。

太監一詞,是官職,並不負責具體事務,“秉筆”才是實際職銜,其中第一秉筆兼提督東廠。

決定內官實際管理事務方向的,並不是其本身的“官”,而是“職銜”。

這裡的“職銜”理解成“差遣”也可以。

用明代地方的總督巡撫打個比方,李化龍曾以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太監”相當於此處的“右僉都御史”,中後期只有“寄祿”的功用,與其本身的職掌關係不大。

“秉筆”才相當於“巡撫遼東”這一具體差遣。

此外,晚明宦官中,職銜有取代官職之勢。

一些宦官因故死亡後,皇帝也多次追贈職銜而非贈官。

比如天啟五年,朱由校西苑泛舟,小舟傾覆,同船的小宦官溺死,事後朱由校便“贈升乾清宮管事”職銜。

隨著明代宦官體系、數量的發展,“太監”一詞並不像原來的那般尊貴,到明亡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青春夢未老

軒樟

鐵血天驕

我的傷心誰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