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503 時間和時間的競賽】,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暗忖這達子是不要命了,他們有的站開了一些,不敢再與這名御史大夫靠的太近,有的則小聲叫好,卻不敢公然支援。

這些人心態各異,既希望有這種耿直的人去與閹黨正面對決,又害怕引火燒身。

“呂大人,小點聲吧!出了這麼大的事情,內閣幾位重臣,卻一個也不出頭,的確教人寒心吶!”一名東林黨大臣輕聲道。

御史呂大人哼了一聲,依然聲音很大:“我不怕!現在的閣臣,除了韓爌中立一些,孫承宗大人中立一些,並不完全投靠閹黨,哪個不是魏閹的走狗?就連新近致仕的首輔葉向高,我看,也是魏閹的人!不用指望這些人了!要是指望他們,大明要亡國囉!”

大明內閣一般是七八個大臣,有的時候會多出來一點,有的時候,會少一點。

總之在七個到12個閣臣之間徘徊。

大明的內閣,作用還是很大的!

因為大明有票擬製度。

票擬製度是明代中央決策的重要制度。

明代制度中,外廷官僚的章疏要先由通政司呈遞給皇帝御覽,之後發給文淵閣,由內閣大學士以皇帝的口吻草擬批覆內容,用墨書小票貼在原來的奏疏上,呈遞給皇帝。

因為用墨書小票草擬,所以稱為票擬。在票擬呈遞給皇帝御覽後,如皇帝同意內閣意見,則用硃筆照批後將奏疏發出執行(宣德朝後,此項權力轉移到司禮監),如不同意則發還內閣重新票擬。

此外,皇帝還可以把這份奏疏壓下,既不發下也不打回內閣,而是做冷處理,稱為留中。

票擬製度成形於宣宗宣德年間,但宣德初期票擬未成定製。

宣宗只是常命重要大臣為皇帝顧問,以票擬形式參與決策,但這項權力並未專屬內閣,不是閣臣亦可參與,如夏元吉、蹇義等即不是閣臣而參與過票擬,這一形式有一些像洪武皇帝初廢丞相時與六部九卿面議政務。

不過宣德朝最為重要,最受信賴的三位大臣即內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宣宗常問政於三楊,可以說他們促成了內閣票擬製度的形成。

票擬製度成為定製則是在正統年間。英宗正統皇帝九歲即位,主少國疑,皇帝遇事常面詢於太后,而張太后素以賢名稱著,為避免後宮干政,太后避專,令閣臣議行。此後內閣閣臣掌票擬之職始成定例。

內閣票擬製度剛剛定行之際,還是“同寅協恭”,即所有閣臣協商辦理。

直到弘治、正德年間首輔的地位才顯著上升,閣臣票擬“居首者始秉筆,地望與次相懸絕矣”,所以後來也稱內閣首輔為首揆。

聽這呂大人連亡國的話都說出來了,嚇得一夥東林黨大臣又退開幾步,儘量遠離他,暗忖這呂大人真的是達的可以了。這是不打算要命了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青春夢未老

軒樟

鐵血天驕

我的傷心誰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