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252 會徽會旗鈔票】,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於大觀三年(1109年)改銀票為錢引。“錢引”與“銀票”的最大區別,是它以“緡”為單位。“錢引”的紙張、印刷、圖畫和印鑑都很精良。但“錢引”不置鈔本,不許兌換,隨意增發,因此紙券價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時期,每緡只值現錢一百文。
到了元代,進一步完善了銀票制度。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後,發現了元代使用的銀票,於1298年撰寫的《馬可波羅記》中,詳細介紹了中國銀票印製工藝和發行流通的情況。
從此,歐洲人瞭解了銀票。美國學者羅波特·坦普爾說:“最早的歐洲銀票是受中國的影響,在1661年由瑞典發行。”
銀票的出現是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
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銀票”則是真正銀票的開始。
銀票出現在北宋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當時的四川地區通行鐵錢,鐵錢值低量重,使用極為不便。當時一銅錢抵鐵錢十,每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3斤。買一匹布需鐵錢兩萬,重約500斤,要用車載。
因此客觀上需要輕便的貨幣,這也是銀票最早出現於四川的主要原因。
再者,北宋雖然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但全國貨幣並不統一,存在著幾個貨幣區,各自為政,互不通用。當時有13路(宋代的行政單位)專用銅錢,4路專用鐵錢,陝西、河東則銅鐵錢兼用。
各個貨幣區又嚴禁貨幣外流,使用銀票正可防止銅鐵錢外流。
此外,宋朝政府經常受遼、夏、金的攻打,軍費和賠款開支很大,也需要發行銀票來彌補財政赤字。種種原因促成了“銀票”的產生。
“銀票”的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彌補了現錢的不足,是貨幣史上的一大業績。
徐蕊和王秋雅都能一下子明白‘鈔票’的巨大作用,所以都替韋寶感到高興。
“不光是內部通用,將來咱們生意做大了,還能與外部的商號進行使用!”韋寶道:“咱們的銀票,在咱們的票號,隨時可以提現,將比晉商的票號和大明南方的大票號,更加方便。”韋寶道。
“只是,要在外部用的話,要官府支援才行!”徐蕊提醒道。
“我明白!暫時只在內部使用。”韋寶道:“你在這裡畫吧,製作鈔票的要求,我都明確寫出來了,一會你畫好了,去找我,咱們再召集工匠討論製作!”
“好的。”徐蕊立刻答應道:“一定將公子畫的很——帥。”
徐蕊說完,莞爾一笑,其實公子已經很英俊了,照著本來的樣子畫便成。
“公子本來就是美男子,別把公子畫醜了便成。”王秋雅補充道。
“是。”徐蕊點頭。
韋寶愛聽人吹捧,對這一世的外形也極為滿意,摸了摸臉,也笑了。
簡單吃了早膳,韋寶遂帶著王秋雅前往甲外與六千多鄉民見面。
韋寶的甲中雖然有一個大廣場,但是也無法容納太多人,三千多人已經是極限了,還大都只能站著,六千多人肯定沒辦法,這要是放到現代,已經是大中型演唱會的級別了。
韋寶此刻便有一種要召開大型演唱會的感覺,一副明星範兒。
六千多本地鄉民,成天忍飢挨餓,雖然所有的甲長、里正和富戶們手中的欠據已經轉移到了韋公子手中,但是這幾天過去了,他們依然沒有分配到活兒幹,終日忍受貧病飢餓的困苦,內心惶惶可想而知。
六千多鄉民,站在一起,鬧哄哄的,雖然沒有人太高聲說話,但鄉里人說話嗓門普遍偏大,想控制也控制不了多少。
“韋公子找咱們來,到底啥事情啊?”一個鄉民問道。
周遭鄉民都搖頭說不知。
所有人都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羅三愣子讓人通知所有人到甲外集合,並沒有告訴他們什麼事情,因為羅三愣子自己也不清楚。
而且,公子沒有讓說的事情,誰也不敢亂問。
“韋公子到!”一聲高聲報號聲傳來。
在場的六千多鄉民,不約而同的,居然集體跪下磕頭,齊聲高呼:“拜見韋公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