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朱元璋的憂愁
白虎下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2章 朱元璋的憂愁,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白虎下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吐槽歸吐槽,姚廣孝還是發自內心的說道:“皇長孫聰慧過人,他才八歲大就有非凡的見識,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即便是東漢末年的臥龍鳳雛也比之不及。” “貧僧自認也是遠遠不及,恐怕就算是孔聖人掀開棺材板爬出來,都要低頭認輸。” “大明得皇長孫,是大明之幸,是黎民百姓之幸,貧僧堅信皇長孫能開創前所未有的國朝,開創真正的盛世。” 聞言、朱元璋心裡那叫一個舒爽,自己的大孫實在是太優秀了,和尚都只能膜拜。 不得了!不得了! 旋即、姚廣孝神情微微有了變化,遲疑道:“皇長孫之聰慧,完全不是一個八歲的孩童該有的……” 朱元璋眉頭一皺,眼眸裡閃過一縷冰冷的殺意,如果姚廣孝敢說一句大孫的壞話,他立馬就會把姚廣孝五馬分屍。 “佛家和道家都有前世今生,輪迴之說,貧僧感覺,皇長孫是覺醒了輪迴之謎。” “亦或者是莊周夢蝶,大夢千年,皇長孫當初並非真正的薨逝,而是靈魂遊歷了千年。” 朱元璋收回內心的殺意,他其實早就看出大孫有問題,懂得實在是太多了。 而且大孫的眼界,好似能看穿大明幾百年的國運。 至於大孫說的老神仙,朱元璋自然是信的,那個老神仙,有可能就是讓大孫大夢千年之人。 “姚廣孝、咱大孫這事,是好還是壞?” “陛下多慮了,皇長孫有這番機遇,自然是好事。” “哦!你詳細說說。” 朱元璋靠在座椅靠背上,津津有味的看著姚廣孝。 姚廣孝組織了一下語言,這才開口說道:“皇長孫大夢千年,也就是說,皇長孫遊歷了後世千年。” “國朝的各種弊政,自然是瞭然於胸,比如皇長孫提出的農稅改革,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納糧,一條鞭法,這些都是治國之策,能讓百姓安居樂業,也能減緩官紳世家財閥兼併土地的速度。” “還有商稅改革,這絕對能讓國庫充裕起來。” “百姓是大明的根基,農稅改革就能讓大明的根基更穩。” “而商稅改革,是對大明國潮的一種補充,能讓大明發展速度更快,更加強大。” 朱元璋微微點了點頭,這些天他回宮以後,也在思索這些改革,對改革也有了更深的明悟。 “陛下、每一次改革,是機遇也是風險,先秦的商鞅變法,唐朝的楊炎改革等等,這些都是成功的,也對當時的國朝帶來無比巨大的好處。” “當然、變革失敗的也有不少,比如新朝的王莽改革,隋朝的楊廣改革,北宋的王安石變法。” “他們所改革的都是能強大國朝的良策,但卻都以失敗而告終,其原因,是觸及到地主階級的利益,而他們沒有強大的權力做後盾……” 朱元璋神色一凜,他能把帝王之道運籌帷幄,怎麼可能聽不出姚廣孝話裡的意思。 “你是說,咱推行改革的動作太大了?咱把握不住?” 姚廣孝單手作揖行了一禮,他雖然沒有開口肯定,但卻以表達來自己肯定的意思。 這就叫無聲勝有聲。 “陛下、如今同時推行農稅改革和商稅改革,已經觸及到所有貴族富商的利益。” “而北方連年乾旱,百姓飢不果腹,樹皮都吃光了,太子殿下去圍剿寺院得到銀錢,也無法換成糧食用以賑災。” “如果貧僧推測沒錯話,貴族富商為了抵制改革,近期應天城的糧價必定大漲。” “如果朝廷無法應對,最後只能讓改革束之高閣。” 這!!! 朱元璋神色頓時大變,大孫說過,銀錢本身並沒有什麼價值,糧食才是根基。 如今推行改革,而大部分糧食都掌握在貴族富商手中,如果他們不把糧食賣給朝廷,朝廷如何去賑災,如何救濟那些災民。 特別是應天城的糧價,如果應天城糧價大漲,城裡城外的百姓買不起糧,勢必會出現暴動。 也別想著從其餘地區調糧,如果朝廷去別的地區籌集糧食,那些貴族富商肯定會讓各地的糧價上漲。 “殺!若是他們膽敢如此,咱就殺個天翻地覆,殺到血流成河。” 朱元璋身上爆發出無比強烈的殺氣,姚廣孝額頭都開始冒冷汗了。 “陛下、此事是不能用殺可以解決的。” “貧僧很贊同皇長孫說過的一句話,叛亂造反永遠都是富人,如果陛下以‘殺’來震懾這些貴族富商,只會讓這些貴族富商感覺自身岌岌可危,勢必會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叛亂。” 這!!! 朱元璋的氣勢頓時叫萎靡了,從古至今,就沒有那個朝代能解決貴族富商造反這個難題。 即便是他朱元璋,起兵舉義以後,同樣要拉攏各地的貴族富商,獲得他們銀錢糧草都支援。 他拿下一城,也未曾對城裡的貴族富商動手,就是擔心各地的貴族富商針對他。 人家也是隨時能拉起一支軍隊的。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