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亂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0章 菏水兩岸,藍星仙緣傳承系統,狂亂的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它支流暫且不用管,菏水是煤炭運輸至黃河的重要航道,若改成陸路運輸,成本增加一大截。 “菏水可有河堤?” “回仙師君王,前楚築有河堤,分成很多小段,沒有連貫在一起,處於年久失修的狀態。兩岸樹木砍伐嚴重,當地府衙沒有及時補種,大片河堤光禿禿的。臣已頒佈政令,河堤兩側十里內,禁止砍伐樹木,同時以司空府司直名義,知會司州刺史王匡,視司州情形頒佈政令。” 東明縣屬於司州定陶郡,菏水流經郡治定陶城南,昌邑的煤炭供應青州和司州千萬人口,年產百萬噸都不夠用。 “除了禁止砍伐,補種樹木和加固河堤採用何種策略?” “臣聽蘇彧大人說起,仙師君王曾經言道:快速成材的樹木,大量吸收地下水,造成當地水土流失。故而不敢胡亂種植,懇請仙師君王示下!” 既沒有學過農,也沒有學過林,最多就是看過雜書,知道一點皮毛,臣子們現在將本王當作專業人士,只能汗顏。 “劉仕瞾刺史在沙土上栽種灌木、培育草皮,禁止黃河周遭牧馬放羊,目的是保持水土。青州和司州地理環境有所不同,道理是一樣的,劉淵愛卿對樹木可有了解?” “回仙師君王,臣喜讀雜書,常求教於司農府諸位同僚,每到一地,必定詢問人文地理,略知皮毛。” “說來聽聽。” “常見的樹木有三種,一曰桉樹,一年可高達十米;二曰楊樹,五六年便可長成木材;三曰松樹,需成長几十年,高可達三十來米;此外還有柳樹、槐樹、樟樹、杉樹等等。” 聽到柳樹,莫名想到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宋朝發生的故事,本王若沒有穿越來此,說不定六百年後,近古世界真的會出現宋朝。 “柳樹生長情形如何?” “一年大約可以長兩米。” 現代藍星河岸兩側多柳樹,必定有它的道理,槐樹、松柏樹河畔旁也很常見。 “劉淵愛卿,桉樹通常種植於雨水量豐富的地區,不適合河岸兩側,楊樹是速生樹木,成材雖快,造成水土流失,應遠離河岸少量栽種。柳樹生長較快,河岸兩側以柳樹為主,輔以灌木草皮,其它如槐樹、松柏樹、樟樹、杉樹都可以栽種。” “仙師君王,柳樹、槐樹常見,栽種較為容易,其它樹種恐怕難以大量種植。” “主要的有兩種樹木已經足夠,其它樹種儘量種植,可做為點綴增加兩岸風光。” 兩人又聊一陣,劉淵沒有伸手要銀錢,只是談及水土流失的諸多因素。 戰爭無疑佔了首位,戰事一起,行軍打仗,木材耗費量巨大,時不時再來一把火,管燒不管栽種,戰事頻繁的年代之後,自然災害最多。前楚立國至今,主要有兩場戰事,一是前魏取代前楚,二是胡人入中原不到兩年,就被我大隋國征服,戰事平定。四百餘年時間內,戰事不算頻繁,但戰後重建同樣耗費大量木材,築城建屋都需要。磚瓦水泥要繼續大力推廣,隋國富裕之後,必定會建設大量新房屋。 前楚的北人南遷政策曾被我詬病,如今看來事物都有兩面性。雍州、幷州和冀州人口,加起來剛超過千萬,省下不少木材資源,否則黃河沒有如今的好狀態。 黃河長江之間,司州、青州、荊州和徐州,人口估摸著不到兩千萬,長江以南還有兩千餘萬人口,加上益州、渝州、涼州和幽州,將來的隋國人口,大約在五千五百萬左右。 劉淵告辭離去,約定明日上午,一同巡視菏水兩岸;心裡再怎麼不願意,也必須答應劉淵的請求,想獲取人望,又不想管事不現實。 山陽郡出動一千郡兵開道,佔了郡兵三分之一,郡尉出自直屬軍,獲得過果實賞賜,有點印象。 “子軒,喚胡郡尉過來。” “臣山陽郡尉胡小刀叩見仙師君王!” “小刀,本王不喜排場,怎麼還出動這麼多郡兵?” 胡小刀沒有過多解釋。 “仙師君王請降罪!” “你帶一個百人隊開道就行,其餘郡兵返回軍營。” “臣胡小刀領令!” 劉淵不會發出這樣的命令,多半是郡守趙廣,文官膽子小,生怕仙師君王被衝撞,倒也不便多怪罪。 一行兩百多人,一個多時辰後到達菏水,稍事休息後,郡守趙廣匆匆趕到,臉色發白,被隨從扶下馬後,連忙跪下。 “臣趙廣來遲,請仙師君王降罪!” 郡守郡尉都在請罪,可不是好事,扶起趙廣。 “趙郡守可是不擅騎馬?” “臣趙廣慚愧,平時貪戀於馬車,疏於習練騎馬。” 看趙廣腿都在發軟,不由得好笑,自己若非服用果實,估計差不多狀況,席地而坐。 “趙郡守不妨坐下歇會,喝口水,本王陪你閒聊幾句。” 趙廣喝完水,終於緩了一口氣,眼眶泛紅。 “臣趙廣無用,耽擱了仙師君王。” “趙郡守,可別說這樣的話,劉淵刺史看中之人,豈會無用!人無全能,各有所長,用對了地方,就能成為我大隋棟樑之材。本王賞賜過不少能工巧匠,地下幾十米處開採煤炭,既累又危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