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亂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章 昌邑城見劉淵,藍星仙緣傳承系統,狂亂的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回到客棧居所,繼續思索著,隋國只有國和民,君王、朝廷官員、世家豪紳無一例外全都是民,戶籍的等級制度,基本沿用前朝,又應該如何處理? 賤籍取消後,剩下貴籍、良籍、商籍和奴籍,都屬於隋國之民。 貴籍幾乎是前楚、前魏、前晉遺存,喪失特權全部按律納稅,至於區區出行儀仗,只要不花朝廷的銀錢,促進消費何樂而不為。下一任君王倡導選拔出任,王侯事實上被廢除,大臣官員們只是特殊臣民,承擔管理國家的責任,貴籍需要重新被定義。 本王賞賜年輕長壽的仙果,不限官民只論貢獻,正好與貴籍對應,使貴籍成為一種榮譽。貴籍只是虛銜,不給予實際好處,普通百姓、朝廷官員、商賈之人,自認對隋國有大貢獻者,均可向當地郡縣申請,篩選後由刺史府初審。朝廷幾大部門中,終審之事交給御史臺,以他們挑刺的本事,嚴格方面不成問題,回長安與權守紀好好談談,大概的規則必須有,逐步摸索實行。 仙果賞賜都有記錄,家人除外,其餘的都可以講述給權守紀,適當放寬標準,就是基本的規則。將來賞賜仙果,完全可以從貴籍裡面選擇,極大地縮小範圍,御史臺的貴籍,自然由本王親審。 良籍、商籍都需要納人頭稅,良籍可出售自己勞作之物,商籍不事生產,仍然可以進行買賣,按律繳納商稅。隋國的奴籍同樣需要納稅,私奴由主家繳納,公奴罰勞役,奴籍人口數已大幅減少,貶為奴籍是律法懲戒手段之一,暫時不準備廢除。 近古世界的隋國,能否接受思想的變革,心裡是忐忑的,人心難以揣測。捋一遍思路,重“義禮”,以法治國,探索自然規律的“道”;軍事上藉助仙果,建立強大的直屬軍,沒有無序擴張;摒棄愚民政策,重視教育和文化交流,促進各地經濟發展。 粗略看來,大方向是正確的,如果要說不足之處,可用之人似乎太少。歷朝官員委任多為推薦制,通常出自世家大族,如今為了獲取人望,本王與世家大族不對付。主政的賈緒和尚崇允,非世家大族出身,八位刺史之中,只有司州刺史王匡能排上號,羅尚和劉仕瞾都出於中小世家。 兩年時間終究太短暫,人才發掘有個過程,隋國若能繁榮,江南之地必將勢如破竹。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嚮往美好生活是人類內心的憧憬,當江南普通百姓羨慕江北時,期望出現“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景象。 離開魯縣一路向西,入眼處是連綿的平野,世人稱之為大野澤,青州山陽郡治昌邑城坐落於此。青州17郡122縣,人口近600萬,郡平均人口35萬,隋國八州中排列第三;縣平均人口近5萬,略微遜於司州。 昌邑城人口超過2萬,在青州不起眼,放在涼州、渝州是大城,城池其實不大,不到兩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甚至超過現代藍星。城內公共設施很少,東西南北向各兩條主街,能並排跑八匹馬,其餘都是小街道,最多能過一輛馬車。 白天緊趕慢趕,入城時還是到了傍晚,好客棧生意都不錯,無奈分成三撥,帶著小伊和薇入住鹿鳴客棧。鹿鳴客棧有一個院子,帶前後院十分清淨,二兩銀子一晚,有點小貴。 一個時辰後劉淵匆匆而來,彙報昌邑煤炭開採進展,以及菏水水運狀況。煤礦有兩處,在昌邑城南面,一處離昌邑不到百里,距菏水只有十來裡,水路運輸便捷;另一處離昌邑更近,五六十里路程,利用菏水運輸不成問題。 煤礦向下挖掘四五十米就能出煤,比不上幷州的淺層煤礦,現有技術又可以實施開採,只是成本方面比並州煤炭高。煤炭通常少則十幾層,多則三四十層,四五十米深度出煤,近古世界技術最多能挖掘兩三層,一處中型煤礦,一層煤炭少說都有幾百萬噸。 “仙師君王,兩處煤礦每天出煤大約兩千噸。” 劉淵完全適應新度量衡,本王聽著也舒服,避免了心算換算的麻煩。兩千噸的產量,放在現代藍星很低,渝州綦江煤礦,年初每天只能出煤三百五十噸,產量更低。沒有大型機械,全靠人力背到地面,僅僅是運煤的力夫至少需要兩千人,兩處煤礦動員的勞力,有四五千人之數,每天的工錢和伙食費大約有三十萬文,挖掘十斤煤炭的人力成本不足一文錢。 昌邑的煤礦屬於官營,煤炭到最終使用環節,每斤價格要保持在兩文以內,才可能大規模替代木炭,精打細算是必須的。官營煤炭若能盈利,銀錢數超過當地稅賦,山陽郡就能夠全面免除人頭稅,劉淵親自主抓,因為山陽郡被選擇成為試點。按照目前煤炭產量,每斤煤炭不到半文錢收益,肯定能夠超過山陽郡稅賦收入。 “仙師君王,每天需要一百多艘船運輸,山陽郡木船不足,臣已動員定陶郡和周邊郡縣船主。最遠運至臨濟碼頭,15噸煤炭可獲10兩銀子運費。臣核算過,每月來回跑一趟,即使空船返回,船主依然有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