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亂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8章 二品大臣們,藍星仙緣傳承系統,狂亂的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次日下午,長安城的二品大臣們,相約好似的前來拜訪,八人的確相約而來。 司空府兩位司直劉石庵、蘇彧,司農府三位司直衛鑫、馬懷德、鍾天富,皇家科學院院長劉徽,皇家軍事科學院院長鬍義天,雍州刺史劉仕瞾。 蘇彧兼人文科學院院長,馬懷德兼工業科學院院長,鍾天富兼農業科學院院長。 聊天茶話會,雙層玻璃房依然是最愛,朝廷五大最高品級院長齊聚,下面還有細分出來的學院,談論內容自然離不開教育和科學。 五人聊的熱火朝天,本王適時插言幾句,劉仕瞾難得有開口的機會,索性作壁上觀,安靜地聽著。 風氣很好,風氣非常好,風氣非常非常好!這才是該有的官場作風,笑意全程掛滿臉上。 儒法道,以儒治國,以法治國,以道治國,道即為科學。 前朝將道歸於煉丹和玄術的風氣,正逐漸扭轉,科學規律是客觀存在的,同時需要不斷驗證,修仙同樣如此,不過是特殊的能量方式。 未知的事物令人嚮往,大臣們追求真理的態度值得讚賞,他們的未知,是本王對結果的已知,過程尚需無數人的努力。 來吧來吧,讓知識的海洋衝擊大隋的土地,蒸汽機、電力、石油化工、計算機、AI技術,五百年時間,近古世界未嘗沒有可能! 本王如今的壽命,可是近千年,胸中豪氣干雲。 “仙師君王今日份外開懷!” “仕瞾卿家,他們和他們統領的科學院,是大隋的現在和未來,永遠都是。” 面對劉仕瞾刺史的搭話,指著熱烈討論的五人,明白告訴他教育和科學的重要性。 “臣修建隋直道,深有所感!” 世家出身的劉仕瞾,作用不可輕視,他能帶領一幫有識見的世家子弟,從萬千世家中脫穎而出,世家出身的司州刺史王匡亦然。 世家豪紳子弟要用,寒門子弟要用,普通百姓子弟也要用。急不來、急不來,普通百姓子弟基礎太差,沒有二十年的時間,難以成為中流砥柱。 或許二十年依然不夠,沒有人會原地踏步,原地不動的人,終究會被社會淘汰,無論他來自哪個階層,都會向下跌落。 雍州的世家豪紳已經在重新洗牌,司州必定緊隨其後,大隋其餘各州無不如此,江南之地將來亦不能倖免,否則怎麼會有寒門士子的說法,寒門也是曾經的世家豪紳。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認知決定境界,普及教育就在於提升認知。 藍星流浪兩千年所謂聰明的民族,極度重視教育,可惜他們只是小聰明,缺乏大視野。試問,一個顛沛流離的民族,夾縫中求生存,哪有土壤培養出廣闊的視野? 中庸之道和融合,遼闊的大地上,曾經有至少數萬個部落,不融合豈能壯大?泱泱大國的生存之道!大隋亦步亦趨,現成的豈能不去學? 歷史如同一面鏡子,指引著前方的道路,眼前的大臣們能力不弱於本王,比他們強的地方,只在於清楚大方向。 劉石庵同樣很安靜,趁著其他人熱聊的功夫,湊到本王面前,遞上一份奏本。 “仙師君王,臣打算改革律法司,懇請吾王指點一二。” 衙署機構改革,歸朝廷廷議處理,劉石庵是來尋求支援。接過奏本,認真翻看起來,實際上是仿效立法署成立執法署。 立法署成立後,原律法司調了一批人過去,修訂更改律法的事務,自此與律法司無關。各州郡縣案子登記匯總歸檔,以及部份處斬案子的終審,屬於新的執法署。 劉石庵打算在各州郡一級,設立朝廷執法分署,負責監督、建言、彙報事宜,不會干涉地方執法。 彙報分兩個方向,一是刺史府,二是司空府;執法中若有不當行為,由刺史府或司空府律法官員,及時實施糾錯。 律法中不當之處,可以透過派駐各郡的執法署官員,反饋到司空府執法署,再與御史臺立法署進行協調改進。 內心是贊成的,對地方各郡執法狀況,能起到加強監督的作用,劉石庵擔憂朝廷要新設官職,支出又會增加。隋國89個郡,郡均人口接近30萬,有品級的官員至少要增加好幾百,還需要衙署辦公場所。 各州刺史軍政一體,實際權利很大,本王秉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顯然是過渡性政策,本王將來離開後又會如何? 古代交通不便利,執法署和立法署有同樣的目的,儘可能瞭解地方資訊,供中央朝廷決策。 “石庵卿家,設立執法署本王支援,與御史臺商議,執法署、立法署,以及御史臺派駐各地官員,共用同一場所辦公,掛各自的衙署牌子,互通訊息互通有無。” 都由朝廷派駐,每個機構沒有多少人,集中一處更好。至於執法署官員年俸,每年大約二三十萬兩銀子,隨著人口和經濟增長,費用必定還會增加。 即使現在不設立各機構,將來也會設立,權當一種過渡,讓他們適應新角色。 隋國尚未出現大規模貪腐行為,但將來必定會出現,人之善惡難定,執法署是一種監督的嘗試,是否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