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天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6章 顧鼎臣詩文集選編(77),穿越時空尋訪明朝救時良相顧鼎臣,HX天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鼎臣的奏疏

66、崇植先賢系胄以隆道化疏(續)

唐韓愈竊附聖人之徒,其序道統之傳,直以孟子上接孔子,他尚何說哉!良由《大學》、《中庸》二書,混於《戴記》篇中,不與《論語》並顯,學者莫知其為道學樞奧而討論之。是以時君世主,徒知推尊顏、孟,而忽於曾子、子思。自唐迄宋,雖加曾子封爵,而從祀猶列於十哲之後。子思則杳無聞焉。仁宗則始表章《學》、《庸》二書,而程頤、朱熹諸儒,更相發明,溯流窮源,使天下後世曉然知聖門道統授受之功,曾子為大,而子思次之。鹹淳三年,由是始封曾子為郕國公,子思為沂國公,配享次於顏子,躋於孟子之上,而四配之位始正,是萬古不易之定論也。我太祖高皇帝御極之初,首詔孔孟子孫襲封衍聖公並世襲知縣,並如前代舊封制,固重儒重道之宏規矣。弘治中,因修顏子、孟子廟,特置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各一人,以主祀事,此則孝宗皇帝稽古右文之盛舉也。夫曾子傳道之功,優於顏子。而孟子私淑於曾子、子思。今顏、孟子孫皆世襲博士,而曾子子孫獨不沾一命之榮,豈非古今之闕典也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