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長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1章 左元帥用計賺箭 大將軍枉殺洩機(1),天機並非不可洩,一劍長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龍謝過山神和龍神的恩澤以後,正要依依不捨離開,龍神心生不忍,道:“二位離去做權宜之計,待本龍適當的時機稟於庭,請求庭將二位納入龍籍,介時也就有了封地。您二位若在外實在艱辛便再回簇,本龍與山神另想辦法。”
近兩千年的交情,使山神神情盡帶淒涼,當龍神完以後,也對二龍道:“二位暫且離開簇一段時日,權做幫著神維護了威,待事情過段時間以後,神聯絡土地、城隍聯名向庭保奏您二位的功德,並將您二位的身世一併上達聽,請庭賜恩於二位。”
二龍再次拜謝山神以及龍神的重情以後,便離開了五雲山,重新過起漂泊的日子。
二龍走出大山,幾經輾轉,才看清眼下的世界是一個千瘡百孔,民不聊生的世界。處處不是蝗災便是瘟疫,不是旱災便是洪澇,再不就是兵災人禍。
這些還不算加在百姓們身上最重的磨難,最讓人承受不住的是元朝末期的統治制度帶給他們的苦難。此時的社會制度已經不是一個國家應有的現象。
統治者已經不把自己的百姓看做自己的百姓。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殘暴兇性,將自己的百姓分出等級。人為的激化著民族矛盾,無底線的給大多數被劃為低階的那些百姓,無休止的增加著苛捐雜稅,賦役負擔。
那些些被災人禍逼迫的走投無路,生死無門的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加入到了反元鬥爭的義軍之鄭
地道不寧似乎還想影響著道。二龍越發感覺到道的不容,因為無論走到哪裡,不是被封地之神驅逐,便是遭到神婆巫士的騷擾。
二龍飽受著世態炎涼,承受著世間酸楚,漫無目的來到鄱陽湖邊。二龍望著著這廣闊無垠的湖面,悲嘆著無自己一席之地。
二龍心翼翼的藉著這並不清澈的湖水洗去滿身的風塵,而後離身湖面,繼續尋找著明知渺茫卻不得不找的寄居
二龍剛離開鄱陽湖不遠,便聽到在好些老人悲悵的哭聲和祈求聲。二龍離開五雲山以來,雖然對這種聲音司空見慣,可今這些哭聲卻特別讓人揪心。於是,二龍隱起身形落身在這些悲哭祈求者的附近一探究竟。
原來,這些悲哭哀求的老弱都是附近的百姓,因為家中青壯都被官府徵做了勞役,農田裡的夥計便落到這些老弱身上。為了生存,這些老弱在農田耕種倒也無怨,可是讓他們雪上加霜的是,官府竟然把家家戶戶賴以耕種的鐵鏟,?頭、犁鏵、鐮刀等等這些金屬農具盡皆沒收。其理由是預防反元義軍將其搶去打造兵器。
失去農具的這些老弱們,除了發出這些毫無意義的哀求和悲泣,便就是或投井,或自縊。一時間村村鎮鎮到處被這種悲哀給籠罩著。
二龍看到這種慘狀,猛然對打著“驅逐胡虐,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濟民斯民。”旗號的義軍心生好感,一種期盼義軍儘快結束這種暴虐現象,還民以安樂的的念頭油然而生。
就在二龍動了憐憫之心,看著手無寸鐵望的百姓對著荒蕪田地興嘆之時,只見一對老夫妻相互擦去對方老眼上的淚痕,相互攙扶著走出田地,往鄱陽湖方向走去。
二龍從兩位老人無助的表情以及心死的眼神裡,已經感覺到悲劇即將再次發生,於是,二龍便跟隨在老人身後,想著隨時施於援救。
果然像二龍猜測的那樣,兩位老者執著的,艱難的走了兩個時辰來到鄱陽湖的岸邊。二龍看到兩位老者眼裡猛然呈現出某種解脫時才有的興奮之後,相互扯著枯瘦乾癟的手,毫無留戀的往湖水中乒過去。
兩位老人撲向湖面的瞬間,二龍猛然想起自己投身冶爐時的情景。“悲壯不能再次重演”二龍內心產生著共鳴,同時躍身湖面,一對一將老人救到了遠離湖面的一個山腳下。
或許是二龍憐憫之心所致,又或許是意如此,當二龍把老人放置山下的時候,二龍的形體竟然幻回到化龍之前的樣貌。
兩位老人看到眼前這對年輕夫婦站在面前的時候,雖然不知道是他們是如何轉瞬從湖邊來至山下,卻清楚這條老命是這對夫妻所救。
二老看著救命恩人,非但沒有絲毫感恩的神態,反而氣惱著用埋怨的口氣道:“恁兩人真沒個眼力勁,俺老兩走到湖邊容易嗎?官府不讓活,您卻不讓死,啊!……”
兩位老人著著便抱頭痛哭起來。
莫邪和干將兩人被老人的無言以對,忖道:“無論是誰但凡有一線生機有那個甘心赴死的?可真要到了死是一種解脫的時候,活著何嘗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兩位老者哭罷,又是在相互擦乾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