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命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飛龍輕功,夜虎,犇命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兒時的殘忍選材,更多資源往少數精英人才身上集中,弱者什麼也得不到,只有被淘汰的命運。然而正是這種殘忍的傳承體系,造就了中國傳統功夫的真正生存土壤。隨著建國後武術越來越注意表演和套路,傳武的真功夫傳承土壤也就被破壞了。再加上社會需求的變化,有功夫的人在社會上不能憑此就業,用處也越來越小,所以真正能傳承真功夫的也就越來越少了。
其實不止是傳統武術是這樣,連中醫也是這樣的一個結果。學制四年的中醫藥大學教出的學生,水平往往還比不上從七八歲開始就在藥店裡開始學習的學徒,又怎麼可能繼承和發揚中醫事業?
李正武的說話聲音含糊不清,好在有高俊嶺這個真正武林出身的人幫他“翻譯”講解,所以人們對李正武所講的內容倒是聽明白了個十之八九。
最後,李正武特別強調了一點,那就是齊雲明所掌握的號稱“飛龍派”的輕功門派總共也沒多少人。據他所知,最盛最多的時候也不過二十幾個人。他齊雲明的入室弟子至多超不過三個,多了他也養不起。
而且據他所知,所謂“飛龍派”的輕功是有秘傳藥方的。正是因為有這個藥方的幫助,他這一門的輕功效果才那麼出眾,而這個秘傳藥方最是費錢不過。因此只要知道齊雲明把錢花在了誰的身上,等老了以後誰來供養他,也就知道他的入室弟子是哪幾個了。
儘管到了重病纏身的程度,但纏雜不清的一頓講述過後,李正武的精神不但沒有萎頓一去,卻似乎更好了一些。
不過問過了這些東西,已經是超出了眾人想要了解的內容許多了。眾人千恩萬謝了之後,很客氣地囑咐李正武老人好好休息,將養身體,然後告辭了出來。
或許是覺得不虛此行,或許又覺得李正武能帶病講這麼多東西有點過意不去。陳長庚出來以後又在大街上隨便買了幾樣滋補身體的禮品,又返回去當面送給了老人,李正武一家人千恩萬謝的收下了,他這才第二次告辭出來。
一行人坐上車,盤點從李正武這裡獲得的資訊,很快就有了決定。李正武所提供的三個教練過輕功的人,其中只有齊雲明的飛龍派是最重要的,需要由他們專門上門走訪。由於齊雲明所居住的地方在昌雲縣,位於比較遠的山區位置,這一來一回就需要四個小時的車程。由於此時天色將晚,走訪齊雲明的事情只能安排到第二天進行了。
至於其他的兩家偽輕功門派,他們的資訊由陳長庚反饋給了專案組,將由專案組安排那兩個人所在的派出所去查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有進一步走訪的價值,等他們一行人從昌雲縣回來,再做定奪。
第二天一早,還是昨天的一行五人,他們踏上了昌雲縣走訪飛龍派齊雲明的征程。
尋找齊雲明的過程並不順利。一行人到達李正武提供的地址時,並沒有找到齊雲明這個人。從一些上年紀的鄰居那裡瞭解到,齊雲明這個人倒是有,會武術身手好也是真的,但早在十多年前就搬走了。這麼多年過去了,具體搬到了哪裡也沒人知道。
一行人無奈,又找到了昌雲縣公安局。九十年代初的時候還沒有實施電腦戶籍管理,結果在昌雲縣公安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又是一通對戶籍資料的查詢,終於查到齊雲明一家人在八十年代初就搬到通平縣去了。
為了防止再撲空一場,陳長庚以專案組的名義打電話給通平縣,請求對方給予必要的協助,然後一行人再驅車趕往通平縣。
好在這次眾人的運氣不錯,車開出不遠,陳長庚就收到了通平縣公安局發到他BP機上的好訊息。齊雲明確實在通平縣落了戶,並且對方把齊雲明現在的完整地址也傳了過來。
這次,眾人沒廢什麼事,很順利地在通平縣城郊的一棟農家院裡找到了飛龍派輕功的傳人齊雲明。只是當人們見到齊雲明本人的時候,眾人都有點不敢相信他們的眼睛——本應身懷絕世輕功的飛龍大俠此時已經是半癱瘓狀態,連下床走路都困難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