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山小老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重生南美做國王,巡山小老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870年年初,李明遠政權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秘魯、古巴等國簽署華工遣返協議,根據協議規定,工作期滿的華人由南美華人政權接收運輸回國,不得無故滯留當地,遣返協議的簽訂,免除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政府如何處理華工去留的後顧之憂,因此,從1870年開始到1879年,恰逢中原故地災害頻發的十年間,近七十萬沿海窮苦百姓,以及逃離丁戍奇荒爆發省份的幸運幸運兒,因為駛往南美地區的運力有限,只能接受漢國政府與美國、澳大利亞等國達成的勞工協議,由各國政府出面,將這些勞工分批次運往目的地。
受漢國接納大陸華工和華工遣返協議的影響,數百萬大陸受災百姓幸運的避免了死亡的命運,搭乘一艘艘擁擠的運輸船,分別駛向不同的目的地,而且跟歷史同一時期相比,除去進入南美本土的華人移民,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秘魯、古巴五國的華人總數量,不僅沒有因為漢國吸收外國華工政策的影響而減少,反而比歷史上多出兩倍到三倍。
西方資本家把追逐利益作為第一位目的,澳大利亞、加拿大、古巴彼時處於英國、西班牙的直接殖民統治之下,對於使用華人青壯作為一線勞工開採礦產和種植經濟農作物,即解決了使用白人勞工帶來的成本高昂的問題,又為殖民政府增加了可觀的財政收入,英國、西班牙兩國政府何樂而不為呢?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逐步被發現和開採利用,澳大利亞也繼美國舊金山之後,被華人勞工稱為新金山。
因為比起美國,距離更近、運輸成本更低的原因,過去的十年,前往澳大利亞的華工數量倍加,到了1879年10月份,當地的華工數量達到了20萬人,僅次於美國35萬人,在西方諸國留居華人數量方面排名第二。
1876年,南北戰爭功勳老將福德·海斯就任美國總統,就任正式接任總統當天,他就在演說中明確宣誓自己的排華立場:“我們對付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經驗也可以用在華人身上,我會優先考慮用任何合適的手段,阻止中國人抵達我們的海岸。”
作為美洲第一大國元首,海斯迎合部分白人至上主義者的心態,發表排華演講,為轟轟烈烈的華工引進行動蒙上了一層陰影,自海斯上臺起,美國政府有意識的降低來美華工數量,在美國本土,縱容白人暴動分子對華工的迫害,負責維持社會治安的美國警察也對打砸華人商鋪、殺害華人勞工的事件視而不見,而阿根廷戰爭爆發,二十餘萬漢國軍隊挺入阿根廷、烏拉圭兩國更加劇了美國本土的排華氛圍。
美國排華風暴愈演愈烈,隨著阿根廷戰爭結束,漢國全面確立拉普拉塔地區的統治權起,漢國政府和不少在美國生活過的華人已經感覺到,新一輪排華風暴即將掀起,滯留美國的華工們將面臨前所未有的險惡處境。
黃希平是勞工遣返協議的受益者之一,1875年,從閩南老家的小山村裡,跟隨著周邊縣城一共1300名青壯搭船來到美國當鐵路工人,1877年年底,兩年勞工協議期失效,黃希平沒有跟其他華工一樣坐上前往漢國的運輸船離開,而是留在內華達州的一個華工聚集的城鎮,利用以前在藥鋪當學徒的經驗,開了一家中醫藥鋪,黃希平醫術平平,從老家鄉下土郎中那裡學來的半吊子醫術常常時靈時不靈,不過醫術再差也是個郎中,周邊聚集的數千名華工,為黃希平帶來了不小的收益,1878年年末,就當黃希平準備用賺來的錢,換一家大的藥材鋪、多請幾個華人學徒,把藥鋪生意做大的時候,一場針對華人的暴動發生了,黃希平所在的華人聚居區,幾百名攜帶老式火槍、刀具的白人男子闖進唐人街,見到走在路上的華人就開槍射擊,或是用刀具追逐著驚恐逃跑的華人,而且在殺人之後,他們還會割下華人的辮子,拿在手裡爭相炫耀。
發生在內華達州的事件不是個例,在阿拉巴馬州、加利福尼亞州等華人聚集人數較多的地區,白人牛仔、流浪槍手們竟相加入針對華人的暴力行動,近千名華人遭受白人的毆打傷害,美國主流媒體對發生的暴力事件舉手叫好,只有一些僱傭華工較多的白人農場主、礦場商人們嘟囔幾句,表達利益受損的不滿,但是也於事無補。
美國政府有意撕毀華工遣返協議,不再大規模引進華工從事底層勞動,因此,對美政府交涉無果後,漢國駐美官員只能提醒華工多加小心,在局勢惡化之際,準備好能夠找到的武器自衛。
親眼目睹美國白人的暴行,黃希平吸收了教訓,決定離開美國這個是非之地,匆匆把當地的藥材鋪低價處理給幾個打算留下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