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不收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0章 周春生的前身,回來的兒子,過節不收禮,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海憲兵隊特高課情報組組長室。
風間哲也坐在北原野史對面。
自藤田一郎死後,這個組長位置一直空缺。
風間哲也調來後便由他代理,沒想到他做了不到半年便主動申請調到上海警察局特高處,同時推薦北原野史做了這個情報組組長。
特高課課長大井英夫中佐知道風間哲也後臺很硬,不到三十五歲便升到少佐沒點背景根本不可能。
他自己直到42歲才混到少佐,僥倖破獲了一個大案在48歲時升到中佐,這幾乎是平民入伍可以獲得的最高軍銜。
而這個風間哲也才35歲,前途可以說是一片光明,到自己這來多半就是鍍鍍金,說不定明年就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
所以大井英夫對風間哲也提出的要求從不反對,可以說是言聽計從。
“風間少佐,據嘉定、寶山以及蘇州的憲兵隊反饋上來的情報,上個月月底的掃蕩完全沒有找到新四軍的蹤跡,就像是”
“像是什麼?”
“像是走漏了風聲,新四軍提前撤離了,會不會是他?”
風間哲也一臉嚴肅呵斥道:
“不要做毫無證據的猜測,雖然他作為和平建國軍暫編第九師的師長有可能提前知道作戰計劃,但是這個計劃不是絕密,知道的人不算少數。”
“是,屬下明白,屬下絕不會出去亂說。”
“記住,這個人只有我可以懷疑,你只管收集情報,不該問的別問,不該說的別說!”
“是,少佐閣下。”
“你做的很好,讓下面的人儘快找到林飛的訊息,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我相信他就在上海的周邊絕不會走遠。”
“是。”
風間哲也在來上海前調閱了小松一平(周春生)在黑龍會內留存的檔案,裡面內容不多,主要是離開特工訓練營後到進入新京警察廳的,再之後與新京警察廳內的檔案重合沒有參考意義。
1922年,離開特工訓練營後,16歲的小松一平化名張龍被送入大連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家庭。
這家的男主人叫張響,38歲,碼頭上的一個小工頭;女主人叫趙桂芝,26歲,在裁縫店打零工。
家中另有一兒一女,兒子8歲,女兒6歲。
張龍是張響與前妻在老家復縣(今遼寧大連瓦房店市)所生,前妻在張龍4歲時病逝,張響將張龍交由父母照顧隻身前往大連謀生。
張響的父母近年因病相繼過世,張響便將張龍從老家帶至大連。
張龍在復縣時就讀於復縣國民優級學校(前身橫山書院,現址為復州文化館。),成績優異。
到大連後,拿著復縣學校的介紹信轉入大連中學校(1923年12月改名為大連第一中學,當時的校址現在為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北樓。)
大連第一中學
學校是日本人辦的住宿制學校,所以張龍到大連後跟那個家裡人幾乎沒有一起生活過,也就是說除了有個身份外和張響一家沒有任何交集。
1924年10月,張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1923年4月成立的東北大學機械學系。
當時東北大學處於奉系軍閥管理之下,帶有極強的軍閥教育烙印。
國民黨在學校內屬於“地下黨”,雖然沒有遭到“血腥鎮壓”,但是其活動基本處於半地下狀態。
剛進學校時,張龍便被學校內的國民黨員盯上,對方向他丟擲橄欖枝,張龍以沉迷於學習回絕,實則一直在暗中觀察、分析整個東北大學內的國民黨組織架構。
1926年,在黑龍會授意下,張龍成功接近東北大學國民黨負責人法學系教授宋黎平並於當年加入國民黨。
1928年臨畢業前夕,在宋黎平推薦下,張龍加入了1928年2月成立的黨務調查科。
黨務調查科給他的第一個任務便是在畢業後混入奉軍監視張家。
畢業後,張龍以其優秀的專業能力進入了張作霖1921年建立的當時全中國最大的兵工廠——東三省兵工廠。
還沒等到他大展宏圖、一飛沖天,這一年風雲突變:
6月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12月底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服從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
既然東北軍已經易幟,再去監視張家意義不大,黨務調查科便準備安排張龍去大連監視日本人動向。
黑龍會自然不同意,但貿然反對會引起懷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