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不收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3章 吃牛排,回來的兒子,過節不收禮,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941年7月3日,蘇德戰爭爆發。
蘇聯和德國在上海的宣傳戰也正式拉開帷幕。
早在1940年6月14日,德國在大西路3號德僑總會內設定德國廣播電臺(也叫歐洲廣播電臺)。
德國廣播電臺由斯泰格經營,隸屬於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是德國在上海的四大情報組織之一。
另外三個分別隸屬於蓋世太保、軍事情報局以及秘密宣傳局。
同時在1940年2月,德國在上海創刊《遠東畫報》,和德國廣播電臺一樣都是德國在中國宣傳法西斯的工具。
為了在上海保留自己的話語權,蘇聯安排塔斯社在上海籌備自己的電臺和報刊雜誌。
日本此時還不敢與蘇聯撕破臉,最終由蘇聯駐華使館出面登記於1941年7月至8月創辦《時代》雜誌和蘇聯呼聲廣播電臺。
雜誌為週刊,由蘇商時代雜誌社發行,該雜誌社於1942年又創刊《蘇聯文藝》。
電臺主機設在九江路22號,播音室設在天主堂街(今四川南路新永安路至延安東路段),具體位置不可考。
後增設華語節目,播音室在靜安寺路992號。
電臺由塔斯社創辦,安東為總負責,主要報道蘇德戰場情況,宣傳蘇聯科學和文化。
太平洋戰爭後成為上海地區中國和盟國對日戰爭真實訊息的唯一來源。
...
1941年7月14日 星期一
上午十一點,上海市警察局。
周春生換上一身薄款西服走出自己的辦公室,走到特高處門口敲了兩下門:
“北原處長,我去租界裡吃牛排,你去嗎?”
“周副局長今天怎麼想著吃牛排了?”
“饞肉了。”
“那怎麼想著去租界裡,德大的牛排不是上海灘最好的嗎?”
“德大的牛排血赤呼啦的吃不慣,圓明園路蘭心大樓下邊新開了家大西洋西餐館,據說請的都是法國大廚,去嚐嚐鮮,北原處長有興趣嗎?”
“我不去了,手裡還有一堆事。”
“那我只能自己吃獨食了,走了。”
周春生擺擺手轉身離開,確認他下樓後北原野史站在視窗看向樓下。
兩分鐘後,周春生的身影出現在一樓大院。
他的司機將車停在他面前,司機下車後周春生坐上駕駛位。
...
上海憲兵隊。
電話鈴聲響起,風間哲也拿起聽筒。
對面傳來北原野史的聲音:
“風間少佐,他一個人出門了,說是去圓明園路蘭心大樓吃牛排。”
“知道了。”
...
1866年,英商投資的上海第一所木結構戲院蘭心戲院在諾門路(今香港路)圓明園路口建成。
英僑愛美劇社在內演出話劇滿足外籍僑民文娛需求。
1871年該戲院毀於火災。
1872年英商重建磚木結構戲院,具體地址一說是現在蘭心大樓位置,另一說是在今虎丘路128號廣學大樓(也叫廣學會大樓。)1872年建的蘭心戲院 20世紀20年代後,戲劇業陷入蕭條。
1929年,蘭心戲院連同地皮同時賣給中國地產商。
英僑愛美劇社董事會在法國總會(今花園飯店)斜對面的蒲石路與邁爾西愛路(今長樂路與茂名南路)收購土地重建劇場。
1931年竣工,也就是現在的蘭心劇院。蘭心大樓 ...
二十分鐘後,風間哲也穿了一件灰色絲質長衫進了蘭心大樓下的大西洋西餐館。
為了不引人注意,出門前特地用粉底在自己臉上的疤痕處抹了厚厚一層粉。
不過由於化妝經驗不足,那張臉雖說不算嚇人但總透著一股子彆扭。
疤痕的位置粉粉嫩嫩而其他地方被襯的更加粗糙。
一進餐館他便從前臺拿了一本雜誌坐到最靠裡的一角,點完餐食後便一直佯裝看雜誌實則緊盯餐館大門。
過了十五分鐘,周春生走進餐館。
風間哲也將身子向裡側挪了挪用前方的椅背遮住自己的身形。
低下頭將雜誌舉高了些,用一絲餘光繼續盯著周春生的動向。
此時餐館內大半的位置已經坐了客人,東方人和西方人都有,多是周邊銀行和洋行的高管或白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