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不收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4章 盯梢,回來的兒子,過節不收禮,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風間哲也並沒有跟著周春生出門。
一是擔心被對方發現,二是等下只要回憲兵隊問北原野史他是什麼時候回去的就可以判斷他的大致行程。
周春生進餐館除了和服務員有過對話以及罵了那一位顧客外和其他人沒有交流和接觸,難道他真這麼閒是來吃牛排的?
風間哲也估摸周春生走遠後叫來服務員結賬。
買完單後起身向餐館外走。
在經過最後進來的三個洋人落座的位置時聽到他們的對話用的並不是英語或者法語。
發音短促有力,子音很多。
風間哲也快速掃了一下三人,結合長相判斷他們是德國人。
其中一人正是周春生見過的德國領事館印務官加哈德·卡納,不過風間哲也並不認識。
他沒當回事走出餐館,在開車返回憲兵隊的途中想到了什麼:
“餐館的位置距離德國領事館臨時租用的怡泰大樓不到五百米,這難道只是巧合?可週春生走了以後這三人才進來,似乎並沒有交集。”
他回到憲兵隊不久北原野史打來電話,周春生回警局了。
從時間上看沒去過其他地方,這更加重了風間哲也對他的懷疑。
...
上午十一點,蘇州十梓街信孚裡清鄉委員會蘇州辦事處。 清鄉委員會主任李士群正在辦公室內和秘書袁殊交待任務,副主任汪曼雲拿著幾份報紙走了進來:
“都在呢!”
李士群:“汪主任,有什麼事嗎?”
汪曼雲將手裡的三份報紙攤在桌面,分別是7月12日發行的《申報》、《新聞報》和《大美晚報》。
三張報紙最上面的新聞都是統一標題《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
李士群看了眼報紙看向汪曼雲:“怎麼了?”
汪曼雲在三份報紙同一新聞署名的位置各點了一下,署名都是【雪松】。
“這個雪松汪主任知道是誰?”
“不敢確定,但是有一個人選。”
“誰?”
“公共租界公共關係處處長周冬凜。”
“他?你有證據?”
“他上任時我師父杜月笙送了他一個大禮,讓青幫大字輩張仁奎張老爺子收他為徒,張老爺子當時賜他表字雪松。”
“這理由也太牽強了,他要真想隱瞞身份怎麼會用自己的表字做署名。”
“所以我也只是懷疑。”
袁殊在一旁搖了搖頭:
“我覺得應該不是。”
李士群:“袁秘書認識他?”
“見過幾次,他挺認同巖井英一的理念,所以我離開巖井公館時向巖井先生推薦了他,後期他多半會加入巖井先生辦的《新中國報》,如果兩位主任對他有懷疑我可以讓巖井公館那邊的人幫忙盯著。”
“行,那就先這麼辦,你那邊要是發現問題我安排特工總部的人去盯。”
...
1941年7月17日 星期四
下午四點半,周冬凜從《大美晚報》報社離開後騎車來到外灘公園。
兩個熟悉的身影已經坐在江邊的長椅上。
周冬凜走到旁邊一條長椅前面向黃浦江:
“你們兩個挺有雅興。”
白狼:“夜梟同志,好久不見。”
“好久不見。”
王琳:“你用的那個署名被76號懷疑了。”
“雪松嗎?”
“是的。”
“那下次換個署名?”
“不能換,換了我們的同志就暴露了,他們應該盯上你了,你下次再發稿去報社的時候要小心點。”
“知道了。”
...
1941年7月26日 星期六
傍晚五點半,上海憲兵隊。
電話鈴聲響起,風間哲也拿起聽筒,對面的北原野史壓著聲音:
“喂,風間少佐,他今天下班後沒走,我會在警局外盯著他,你等我電話。”
“明白。”
...
一個半小時後,電話鈴聲再次響起。
“喂,風間少佐,我現在在大光明影院,周春生在旁邊的咖啡館。”
“等我,馬上過來。”
...
十五分鐘後,風間哲也將車停在大光明影院的停車場。
剛停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