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章 築城2,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運輸就搖頭,夯土最大的優勢就是就地取材。
“那就就地燒磚。”熊荊武斷道,“以混凝之柱為架,磚石為牆。三層當有四丈。亦可建六層八丈、九層十二丈。”
“十二丈?!”不單封人,陶述、工尹刀也驚歎不以,此完全出乎他們的想象。
“如能深挖地基,築大支柱,十二丈輕而易舉。”熊荊斷然道。“以混凝法築城,快、牢、更是高不可攀,讓人望之莫及。他日再戰,敵數倍於我,我若有堅城,敵不可破,敵只能分兵包圍,舍城而進。如此越是深入我境,越是分兵不止,後顧有優。兵疲糧盡,只能退兵。”
“臣聞所未聞也。”熊荊說的東西已經超出了封人的想象。版築之法,一版六尺,郢都城牆有幾處高達到八版,即945米,但代價卻是地基寬逾二十米。地基沒有這麼寬的地方,只能修六版,高不過71米。天下各國,八版四丈八尺的城已經是頂天的高度了,以版築建八丈之城、十二丈之城,那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今日你們已經聽見了,他日你們還會親見。”熊荊環視群臣,如此說道。“築城之重,事關社稷。今日之難,不在鉅鐵,而在鐵絲、磨粉和動力。鐵絲和動力終會解決,這磨粉……”
用磨盤磨粉在熊荊看來是極為落後的。他不知道的是:磨盤、或者輪碾機,正是水泥工業初時所廣泛使用的磨粉裝置。1870年棒磨機獲得專利,管磨機緊隨其後,原始的球磨機起源雖然很早,但用於水泥磨製是在1893年第一臺以礫石為介質的球磨機出現以後,此時距離水泥發明已近七十年。
眼下誰也沒有發現粗磨水泥的問題陶述等人沒有見過現代水泥,自然發現不了熊荊不懂建築,只有大概的印象,可水泥生產關鍵全在磨粉上。
“臣自當竭心盡力,以成磨粉之器。”工尹刀和玉尹對視一樣,如此說道。
“有些事,不是竭心盡力就能做成的。”熊荊讓兩人免禮。“這是思路問題。
譬如:一物比水重則沉於水,一物比水輕則浮於水,這是表像。兩士力鬥,力衡則相持,力不衡則分勝負。物與水相鬥,物排開水之重等於己重,則剛剛浸沒重於己重,則浮出水面小於己重,則沉至水底。
既然物之沉浮與排開水之重有關,那鐵釜也可浮於水,以鐵造舟也可浮於水。同理,江海之間有水,天地之間有氣。鳥飛於天是因兩翅扇氣,一物若能比氣輕,自然能浮於空中。”
舉例好幾個例子,轉了一圈,熊荊再道:“萬事萬物都有其理,只是凡人不見。若能窺知天地之理,自然能借而為用。排水之重決定沉浮乃天地之理,窺知之後可造鐵舟,此為借而為用溫度乃萬物成化之理,借而為用,可冶鐵化銅。
磨粉之法就在我等身邊,不覺不究,自然無法窺知其理,也就無以成磨粉之器。所以,竭心盡力無用,善於發現、歸納、總結、演繹方才有用。”
熊荊很少如此長篇大論,可他說得卻是至理,臣吏工師個個細聽,他身後的史官則揮筆疾書,生怕漏掉一個字。
“好了。我說完了。”熊荊如此結束道。“事在人為,我相信磨粉終能解決。下面是看……”
“請大王至陶瓷府。”工尹刀說道。他知道大王善百工,一如造府就沒日沒夜,恨不得住在這裡不走。有一次議事議到半夜,弄得太后親來造府,故而每次安排都以懸車時分為限。
“恩。”陶瓷是牟利之器,更是華夏至寶,只是熊荊什麼也不懂,只能任由工匠施為。
殷商時期便有了青瓷,這點出乎熊荊之外,他從未想到瓷器歷史如此悠久。當然,這是原始瓷,有人覺得這不是瓷,而是認為最早的瓷出現在東漢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窯。
可不管怎麼說,瓷土在這個時代已有應用,只是礙於火溫,燒出來的東西會透水。火溫猛然提升到1600度後,瓷器當然能燒出來,但火窯承受不了火溫,改建火窯又花了許多時間再就是瓷土挑選熊荊要求燒出白瓷,以及上釉等工藝的改進。時至今日,瓷器在陶述、工尹刀等人看來,已經是大成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