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江東,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狡被熊荊單獨留了下來,讓人找來江東地圖後,他道:“未雨綢繆總不會錯,是時候勘察江東各地了。”
佔領馬谷代表進攻,勘察江東則代表另一種策略:撤退。淖狡當然知道撤退代表什麼,他道:“臣已讓人梳理歷年有關江東的文書、還有吳越兩國早前的文書。勘察一事,也在籌劃,然則江東疫病眾多,非秋冬不可勘察。”
海潮、沼澤、疫病,現在的江東就像是南美熱帶雨林,絕不是後世的魚米之鄉。可對比淮河流域,熊荊更熟悉江東,尤其是浙江。依靠後世的記憶,他覺得自己或許能發現些什麼。“我想上巳之前動身,往江東一觀。”
“大王欲親去?”淖狡一呆。“江東蠻荒之地,大王萬勿親往。”
“我想把社稷、祖廟移到這裡。”熊荊指著杭州的位置,這裡還是一片空白,什麼也沒有。
“此處?不可不可。”淖狡沒想到熊荊一下子要撤到那麼遠的地方。“會稽不同於他縣,遷社稷祖廟於此,越人恐不安。”
“不安?”熊荊詫異的看著他,“會稽難道不是在我楚國治下?陽履難道不是會稽司馬?”
“會稽雖在我楚國治下,然縣尹乃越人,我楚人稱之為縣尹,越人仍稱其為越君。”淖狡解釋道。“會稽,楚之諸侯也。”
“那、那李妃……”熊荊想起了李妃求父王封熊悍於會稽的舊事。
“李妃何事?”淖狡不解,他自然不明白李妃當時是要楚王發兵趕走越君把會稽封給熊悍。越人確實是再無可能復國,但當初楚國只是‘盡收故吳地至浙江’,沒有徹底佔領越國全境,除了擔心的疫病,再便是楚人思維慣性的體現:楚人只喜平地。巴蜀歸秦不歸楚也基於此。
而楚人的統治慣例,除了遷走佔領國的王族公族,中下層維持不動外,還有羈縻制度。會稽就是羈縻縣,陽履這個縣司馬不但掌握軍權,還掌握著政權。
淖狡花了大概一刻鐘時間才敘述完楚越現狀以及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熊荊聽完驚得一直合不攏嘴。他以為會稽是楚國的,越國是在甌江以南,實際上錢塘江、甌江之間這塊土地其實是越人的。而會稽縣尹——以越人的稱呼應該叫做越王孫開、或者越君開,面對楚國這樣的龐然大物,只要先王宗廟還在、實利無損,他也就無所謂了。
“開是何等人物?”熊荊覺得自己太糊塗了,即位這麼久都不知道會稽並不完全屬於自己。
“越王無強死後,孫公族或內鬥、或四散。開之祖乃無強餘子,無強三世曾孫,此前諸越雖多有復國之舉,其並不參與其中,只與各國君王多有來往。”會稽的事情相對於整個楚國來說並不大,只是一縣之地,可細說起來很複雜,越君開這個人也很複雜。
“看來此人也想復國,不過足夠謹慎。”熊荊有了一個大致判斷,心中的擔憂又多了幾分。
“大王勿憂。”淖狡看見了熊荊眉頭連皺。“楚國治下,百姓俱得休息,而越王昔年治下,以弱國薄地而爭霸中原,庶民悲苦,故越人喜我楚人而惡越王。唯楚境之外,蠻越為人鼓譟,間有擾襲之事。越君開不與諸越復國,蓋因於此。”
淖狡之言讓熊荊的擔心稍稍放下,再想楚國這幾十年間,也就是當初收洞庭郡從越地發過兵,然後就是去年。越卒會喊自己為‘昭’,不是沒有緣由的。
“江淮防線如徹底失守,或者夏邑失守,我們只能退至越地。”熊荊回到此前的話題。“社稷宗廟存放震澤(太湖)以北很不安全,那裡皆是平地,無險可守。”
“三漿舟師也不能阻秦人於江北?”淖狡吃驚了,他見過三漿座戰艦模型,對扼守長江防線很有信心,沒想到熊荊不這麼看。“越地貧瘠,不據有吳地,大軍糧草無以為繼。”
“三漿舟師若被秦人繳獲,定可仿製。且守江必守淮,江北若盡歸秦人所有,長江絕不可久持。”熊荊道。“論造船,我們怎能造過據有天下的秦國?”
帆船時代,造船並沒有太多技術**頸,最少他認為沒有太多。羅馬人繳獲迦太基戰船後,迅速就仿製出一大批改良過後的迦太基戰船,並且反敗迦太基人。三漿座戰船恐怕也擺脫不了被秦軍仿製的命運。長江如果突破,吳地是守不住的,只有佔據越地,或可一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