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二章 埋屍2,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耒耜鏟在枯草地上,一耒一耒,枯草翻了出來、泥土翻了出來,一些避寒的昆蟲也翻了出來。蟲子曲捲翻滾,用力掙扎,可下一耒剷下來時,它們便死了,斷成兩截死在泥土裡。
熊荊在使勁挖墓,耒耜沉重,更不鋒利,需狠狠用力才能剷出些些泥土,因此他沒舉多久便揮汗如雨、氣喘吁吁,但他仍咬著牙一耒一耒剷下,當地上漸漸露出一個淺坑時,耒耜斷了。
“大王。”一干親僕、寺人也在掘墓,見大王的耒耜斷了,幾個人圍了上來。
“請大王稍歇,老臣來便是。”右史手中拿的不再是筆,同樣是耒耜。
以王者之尊掘墓以葬庶民,這是逾越禮法之事,但經歷諸多事情後,每個近臣都明白大王想做的事絕不可阻攔。於是,大王掘墓,近臣、寺人也掘墓。
幕府裡項燕等將見熊荊說去掘墓,當即面面相覷。魯地之將東野固第一個起身,對眾人說了一句‘大王心有萬民,仁也’,也跟著來掘墓。
東周列國,諸子百家。晉國分出的三國最為現實,演天道而成人道,故出法家;宋國乃殷商遺民,變宗教以成學說,因出墨家;田齊代姜,得國不正故建稷下以崇士人,學說雖多,卻不奉一家;魯國首封周公之子,後又出孔子,自行倡家;楚國敬天地而信鬼神,重黎、唐昧皆是天文家,效天而治國順理成章,是以出道家。
魯尊宗法,楚敬天道,兩國雖然所倡不同,但行事皆有原則。這才是楚國滅魯,城邑迅速安定的最終原因。因為大王仁,所以東野固這些魯將也來掘墓;因為害怕無頭之鬼纏身——如果鬼問‘你等的大王都給我掘墓,你等為何不掘墓?’,楚將必無言以對,所以項燕這些楚將也跟著來掘墓。一時間,沂邑城外的墳場,全是掘墓的將率,
熊荊沒去看他們,他不是因為仁來掘墓的,也不是因為害怕鬼神來掘墓。作為一個王,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埋葬他的子民。用最淺顯的話來說,他和他們有一種無法割斷的義務——庶民以口賦供養他,他以刀劍來保護庶民。如今庶民死了,他不但應該為他們復仇,更有責任為他們埋屍。不然,就是無信。
既然,他降生在這個時代,所擁有的一切都來自於楚國民眾,那麼他就只能是個楚人,而不再是二千年以後的中國人。他不能再把這一切看做是史書中的寥寥數頁,也不能再以為秦人是他兩千後的同胞。
秦人是死敵,便如在兩晉,鮮卑人是死敵一樣;便如在兩宋,遼人、金人、蒙古人是死敵一樣;便如在明末,女真人是死敵一樣。此刻,公元前某一年,他的同胞是楚人,也僅僅是楚人。
同胞被人殘殺,被敵人割去頭顱,灌木林般插在大營之外任人點驗;同胞被人欺辱,婦孺光著身子橫死於街市,死前手腳捆綁面目扭曲……
昨夜,他根本就不是被煙塵燻倒的,他是目睹這些慘狀後,熱血上湧、心臟突跳疼暈的。
復仇!復仇!不惜一切而復仇!而復仇,最好的方式摸過於殺光秦人,殺光一切秦人!更要把秦國從這個地球上徹底抹去!
這便是他昨夜到現在心裡想的所有一切。只是,心中每默唸一句殺光秦人,他的心臟便跳的更厲害,呼吸越來越吃力,臉越來越黑、越來越紫,
“大王該歇息了。”老僕葛看到熊荊臉色不對,當即勸道。
“不必!”其他人的墓都掘好了,只剩下熊荊。耒耜斷了,就用佩劍,他相信自己總能挖好一個墓坑,把用不服駝來的那具焦黑的屍首給埋了。
“大王請歇息!”項燕和彭宗來了,兩人一臉肅穆,手上全是土。身為貴人,他們從未想過自己會給一個庶民掘墓埋屍。
“大王請歇息!”不光是項燕彭宗,楚軍的將領也來了,他們伏拜下來,黑壓壓一片。
“我為何要歇息?!”熊荊嘶喊,手中的劍歇斯底里的揮舞。“為何?!告訴我,我為何能歇息?!”
沒有人敢答話。沂邑無一人倖存,所有男子皆被斬首,從秦營門口木樁上取下的頭顱埋葬時不知道按在哪個屍首身上;婦孺不是橫死於街市就是死於大火,清晨大火熄滅,一地焦屍。
“我等有罪,請大王賜罪。”眾將再道,此時沒有任何人有勝利的喜悅。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你等無罪,去吧。”熊荊收斂住自己已然崩潰的情緒,他重新找來一個新耒耜,繼續挖土。
“大王自昨夜便未進食,請大王進食。”葛是站在熊荊身後的,見熊荊挖土不止,當即跪倒。
“請大王進食。”除葛之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