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九章 賢明,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午剛過,項燕就傳令全軍重新紮營。寬達八公里的陣列,左右兩軍往身後卷收,以中間幕府為中心,再一次布成一個圓形大陣宿營。早上收帳、填井、拆灶,現在又要重新布帳、挖井、搭灶,士卒並不覺得厭煩,他們全在興高采烈地的談論今日大王觀兵、秦將射雁、秦人奉禮、火彈退秦之事。
若是平時,任何一件事都能讓他們說上好幾天,可現在幾件事全集中在一上午,不由讓枯燥的軍旅生活平添了諸多樂趣。他們從此知道大王是那麼那麼的年輕,又是那麼那麼的英武;他們見識了箭術無雙的秦將,一箭就射下一隻雁;他們更膜拜那十具祝融之器,正是因為這神奇,大王才告誡秦人,‘勿近我軍五百步’。
庶民絕大多數稟性淳樸,他們既崇敬大王、也敬佩秦將、更膜拜投石機,但軍中計程車吏、勳貴子弟、甚至一些將領都在猜大王讓公族卿士子孫列於陣前到底是為何故?
‘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強者當仁不讓,非為君國盡忠,非為萬民奉養,你等知否……’這種話說的是很漂亮,可實際大王想幹什麼?讓貴人子弟列於前三行是想讓他們戰死嗎?又或者,另有他圖?
“孩兒以為,大王年雖幼,卻是當世英主。我聞……”說話的是西陽之師曾瑕大兒子曾珏,他今日就站在第一排,熊荊騎馬過來巡視時看了他一眼,他激動的全身居然起雞皮疙瘩。“郢都叛亂時,大王率一千宮甲勝了五千叛軍,宮甲用的陣法便是大王教的。此前又聞大王要立軍校,可見大王不喜文士而喜武士,列於陣前的勳貴子弟日後必有大用。”
“大哥,大王還未加冠,朝中屈景昭三家素多文士,每年文學侍從皆出自此三家,再不濟也是三家的門客,大王即便喜愛武士,又能如何?”曾陰一直隨在父親身邊,平心而論,他是看不起武人的,即便做了武將,敗了也要覆軍殺將,誰能保證每戰必贏。
“父親,兒子願與大哥一起列於陣前,請父親準允。”三兒子曾徊對父親揖禮,他現在與二哥一起在父親身邊聽命,心卻和大哥一樣,希望能列于軍陣最前。
“三弟!”曾陰喊住了弟弟,又看向曾瑕:“父親,三弟你尚年幼,怎可……”
“二哥,我已加冠,如何年幼?”曾徊不服的看著二哥,就要起身與二哥比一比身高。
“吵甚!”得大王讚語這件事曾瑕已經想好怎麼撈好處,現在討論的是‘前三排’之事,三個兒子大兒子站於陣前也就罷了,小兒子再去恐非不妥,但大王……,曾瑕想問題的時候總愛歪著腦袋,他越是歪腦袋心思就越是深。
“邑公,幕府擊鼓了。”耳邊傳來陣陣鼓聲,曾瑕扔下三個兒子,徑直趕往項燕幕府。待進到大帳,便見大王端坐在正中,項燕坐於其左側,彭宗在右側。與會之將多有喜色,畢竟今日楚軍伐交勝了秦人一籌,十發火彈把蒙武當場給嚇回營去了。
“今日聚將,乃為明日撤軍一事……”軍司馬開門見山說起本次召集之意。其實撤軍早有定製,習慣是右軍先退、再是中軍、再是左軍。此時楚秦兩軍相隔數里,撤退並不難,除非秦軍全軍出營,但這種可能性很小,出營又能如何?秦軍不戰的話還是要退回營去的。第一日楚秦兩軍相隔僅數里,待第二日兩軍就相隔二十里了,第三日就是三十五里。除了決戰,秦軍並沒有辦法讓楚軍留下。
眾將不解的是為要撤退,魯地之師東野固最先道:“大王、上將軍,臣以為我軍士氣正旺,此時萬不可退,一退,士氣大落,秦軍追我而戰,恐難勝之。齊軍已下莒城、魏軍進圍陳縣,如此之時,當於秦軍早戰為上。”
“東野將軍,非我軍與秦軍戰便能戰,秦人也知我軍求戰心急。”彭宗大聲道,他知道不願撤退的將領很多。“撤而求戰之策,乃大王與上將軍親定。”
熊荊與項燕親定的事情自然沒有人敢在明言反對,倒是曾瑕站了起來,他道:“撤後求戰之策,臣自然贊同。然臣另有一事稟告,請大王、上將軍準允。”
曾瑕站出來顯得有些突兀,熊荊笑道:“請曾大夫相告。”
“臣不敢。臣以為,三軍不可奪氣、將軍不可奪心。今日秦軍不與我戰,實因我軍銳氣正盛,不敢攖我鋒芒也。然我軍銳氣盛者,乃大王巡視之故……”
曾瑕之語雖有奉承之嫌,但也讓不少將領點頭,大王今日巡視一圈,全軍士氣暴漲,其間還用投石機駭走秦軍主將蒙武。不想到此曾瑕語氣一轉,再道:“……亦有勳貴子弟列於陣前之故。我西陽之師,卒雖不及四五十乘,自命賤息立於陣前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