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三章 東進,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一個人肚子餓著,嘴裡嚼著的東西卻怎麼也咽不下,那肯定非常難過。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現在,秦軍主將蒙武便是這種感覺。
以墨家的計算,城邑攻防中,雙方兵力比為1:25,即不包括城內動員協助守城的男女老幼在內,城上一名守軍可抵擋城外二十五名士兵的進攻,此所謂十萬人攻城,四千人守城。後勤重地稷邑留有六千守軍,即便是1:10的兵力比,項燕也需六萬人才能拿下。
可惜,戰爭不是單純的數學計算,稷邑一下午就丟了,城內城外的糧草、輜重、車駕全部燒光,甚至復邑也可能被楚軍拿下,整條後勤運輸線徹底被切斷。得到這條訊息,秦軍的治粟都尉彭安第一個向主將告急:若不想辦法保持後勤運輸線通暢,或從別處搜來糧草,秦軍將在十日後斷糧。
十萬秦軍,加上一萬五千匹馬,即便以非戰鬥標準的兩餐(09公斤粟,054公斤粟米),一日也需一萬一千七百石糧秣,這還是把馬匹所食的芻藁折算成精料,若計之以芻藁,恐非一萬三千石不止。
復邑至城陽無法水運,只能陸運。若雙轅車每車裝二十五石,每日需五百二十車才可滿足全軍一萬三千石所耗;而復邑至城陽不下兩百里,每日車行六十里也需三日才能抵達,等於是這兩百多里的秦道上有一千五百六十輛滿載糧秣的雙轅車在緊張輸運。
有去即有回,去城陽有一千五百六十輛雙轅車,那回復邑也必有一千五百六十輛雙轅車,復邑至城陽的秦道上,最少有三千一百輛雙轅車在進行糧秣輸運。雙轅車所用的馬、車伕、沿途以及軍營中各種各樣的役夫,這些人(馬)加起來不下四萬。若算上這四萬,每日消耗將再加兩千七百石,全軍日耗糧秣一萬五千七百石。
治粟都尉說十日後斷糧,並不是說秦軍有十日糧秣的攜行能力。十日糧秣等於是十五萬七千石,需要六千兩百八十輛雙轅車隨行才能裝下。六千兩百多輛雙轅車超過城陽到總後勤基地南陽沿途輸運車輛的一半
——南陽至城陽四百六十里,日行六十里,八日可抵達城陽城下。若不包括役夫、拉糧馬匹所耗,軍中每日耗糧五百二十車,沿途當有四千一百多輛雙轅車滿載糧秣,加上返程空車,四百多里秦道上共有八千三百輛雙轅車。戰時一日三餐,雙轅車數量將增加三分之一;若算上役夫、拉車馬匹的消耗,每日在路上的雙轅車將增加五千輛。
連滑動軸承都沒有的時代,車輛、特別車輪是易耗品,孫子所謂‘丘牛大車,十去其六’,說的便是此。秦軍還沒有奢侈到將全部運力三分之一的雙轅車留在前線軍營堆糧食。與其留在軍營,不如投入輸運,六千兩百輛雙轅車車每日可多運一萬一千石糧秣。
秦軍初到城陽,營中並無積糧,積糧全堆在認為安全的稷邑。治粟都尉之所以說十日,除了士兵本身帶有的五日軍糧外,還算上了稷邑到城陽這一百二十里路上雙轅車上的兩日軍糧,最後三日則依靠在稷邑、城陽附近就地徵收。十月稻粟熟,兩地雖然人少,山野裡也有一些粟稻,如此才得出十日斷糧的計算。十日之後,全軍便只能喝西北風去了。
“司空護軍以為如何?”秦軍大帳,無干人等都已屏退,只有主將蒙武、護軍司空馬,以及治粟都尉彭安在商議糧秣問題。
“項燕佔據山道,湖陽無法運糧於此,比陽如何?”司空馬捻著鬍子,想讓北面的比陽運糧。
“這……”蒙武心中已知此策不可,但他還是看向了治粟都尉彭安。
“稟護軍:比陽至城陽兩百三十里,中有一百五十里是山路,修繕之後不過是塗道,維繫辛梧將軍所部之糧秣已很是勉強,我軍十餘萬眾,日需糧秣萬五千石之巨,僅靠塗道無法輸運。網”彭安解釋道,面帶憂色。
“哦……”司空馬長長哦了一聲。塗道他懂,路三軌,道兩軌,塗單軌,這是道路的種類和分別。塗道因為是單軌,寬約八尺,會車時需讓車。平原還好,輕車讓至路邊草地即可,可山路沒辦法讓車,只能在寬闊的地方等待,對面車過來了,這邊車才能駛過去。
“蒙將軍,你以為如何啊?”司空馬還是把問題踢回給蒙武,他是護軍,只監督主將作戰是否用心盡責,沒有幫主將解決實際困難的義務。
“我以為,只能困守城陽,暫不攻城。餘部除回師重奪復邑山道外,當與辛梧將軍會兵一處,攻向沂邑。”蒙武拍了拍眼前的地圖,他說的地方是城陽東北方百里外,當年秦楚聯軍破吳軍之處。“如此,我軍可在糧道打通前就食於沂邑,且此邑距魏境更近,易得魏境輸運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