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七章 景驊3,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又是夏邑。網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熊荊默唸一句。夏邑基本可以看做是後世的武昌,此城不單緊扼著漢江出口,還護衛著楚國與南方的通道,看來這裡不築大城是不可能的了。而彭城,也就是岳陽,也很關鍵,可一旦夏邑失守,彭城在不在手裡都無關緊要。

“然若夏邑、彭城不守,洞庭郡就此丟了嗎?”熊荊追問。

“殿下,洞庭郡乃邊郡,與我楚國僅靠大江相通,如若夏邑、彭城有失,只能舉全國之兵以復。”景驊頭低的更低,“今秦趙兩國連連交戰,秦軍顧北不顧南,或可與趙、魏、韓等國再次合縱,趁勢而收之;若不可,也能復夏邑。洞庭終究是邊郡,雖聯絡南海、駱越、夜郎等地,也不可因小失大。我楚國裝置之重,當是淮北汝、穎二水。”

楚國地圖已經在高足案上了。誰知道秦軍必從韓魏而來。之所以取這個方向,一是有汝水、穎水、濮水、鴻溝(魏國國都大梁—穎水項城)這些自北向南、匯入淮河的河流;二是韓魏乃人口密集之地,可以徵調足夠的民夫。如果是從舊郢(江陵)順長江南下,路遠不說,從南郡(江漢平原)徵調的民夫乃楚國舊民,這些人心懷故國,說不定就叛亂了。

“若失夏邑、彭城,洞庭郡兩萬戶楚民若何,令其淪為秦之罪民,出其民至蠻夷之地?”手撫在地圖的洞庭郡上,熊荊似乎即位為王,苦苦憂心自己治下十餘萬子民。

秦國乃虎狼之國真不是謠傳。戰國幾百年攻伐,中原百姓照說應該很習慣城頭變幻大王旗了,可秦軍一來,卻是‘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秦國對此也有對策,那就是‘出其民’——把原先城邑里的敵國居民盡數趕走,然後再‘赦罪人遷之’。

唯一的例外是南郡和南陽郡,這畢竟是楚國壯大的根基,人口眾多,秦國只能將一些重要的城邑關隘‘出其人’,不能將這兩個地區兩、三百萬人口都‘出其民’。洞庭郡就不同了,兩萬多戶,僅十餘萬人,指不定會趕到什麼地方去,結局不想而知。

“殿下,洞庭郡孤懸南疆,僅有大江與之相連,真失夏邑、彭城,唯有令郡尹率民退入南海,如此方可自保,或是秦軍攻來前撤走婦孺……”

“皆不妥。”熊荊還沒有聽完景驊的辦法就否定了。楚國現在最缺少的就是人口,不但缺人,還特別缺‘楚人’,兩萬多戶楚民絕對不能放棄。“洞庭郡是否有通往彭蠡之徑?”

“無有。”彭蠡遠在千里之外,哪有什麼徑。

“無有?”熊荊不解,湖南江西怎麼會沒路通行,之前他還想學張之洞去萍鄉挖煤呢。

“確實無有。”景驊很認真,“洞庭至彭蠡,唯順江而下,需過夏邑、鄂州。”

“株洲何在?”熊荊問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復又問:“湘潭何在?”

景驊不答,反問道:“殿下,臣在洞庭郡四載,未聞此兩者,或可去信詳問。”

“不必了。”熊荊仔細看著案上的楚國地圖。根據他對漢陽鐵廠的記憶,株洲過醴陵就是江西萍鄉,萍鄉的煤順江而下至株洲,轉湘水順長江運入漢陽。而萍鄉,走320國道,經宜春、新餘,樟樹、轉北就是南昌。這是古道,讀史方輿紀要裡顧祖禹特意提過醴陵,似乎有說過‘自江右趣湖南,醴陵為必爭之道’之語,這條古道應該派人探查開通。

心中想起,筆下記錄。熊荊用不慣軟趴趴的毛筆,用的是鵝毛杆,寫字的時候薄木板沙沙作響。景驊和礪風就一邊看著,不解王太子在上面寫了些什麼。

“子驊說洞庭郡郡師不過兩萬,戰車幾何?”寫完湘贛古道事,熊荊再問。

“回殿下,洞庭郡戰車極少,不過五十乘。”景驊此時不敢糊弄了,有多少說多少。“餘者皆是步卒,多為郡民,亦有三苗壯士相助。五十乘甲士經年不息,他者平時務農,戰時方召。”

“戰車五十乘,如此平常時郡師不過五千?”熊荊又記下了。“那秦國巫郡、黔中郡兵力幾何?”

“正是。”景驊答道,見問秦國兵力,嘆道:“殿下,秦國兵力未知。”

“估計呢?”熊荊追問。

“殿下,無法估計。”景驊咳嗽一記,不得不詳細解釋。“秦國商賈俱為秦人,口實極嚴;國中城邑、關隘、道路、客舍、村落,凡生人皆驗符傳。符傳上書人之相貌、年歲、行裝,令人難以冒充盜取。無符傳者,寸步難行,故事事皆秘。軍國要聞、兵甲多寡、城防裝置,攻伐進兵,若非官吏相告,不說外人,便是本國之民也無從得知。”

“如此嚴苛?”熊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限花錢系統

兩斤滴龍蝦

在綜漫世界收集庫洛牌

嫋嫋紫鹽

樂傾希gl

別克陸上公務艙

迷失時空

緋之舞

一嫁再嫁,罪妃傾天下

貓的回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