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七章 景驊3,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筆放下了。楚秦交界,設郡三十八年而不知對面秦軍幾何,說無能那是抬舉他們了,簡直是白痴。“秦人難道無貪圖金銀之徒?”

“秦人自然貪利。”景驊難得點頭。“信陵君曾言:‘秦人貪戾好利無信,不識禮義德行。苟有利,不顧親戚兄弟’。然秦法嚴苛,一人有罪,當坐伍人,且夫妻親友亦不能棄惡蓋非,互相為隱。其受我金銀之賄,只可掩埋野地而不得其用,故金銀無用,用則事洩身死。”

“是這樣。”熊荊像是明白了些什麼。“若秦軍伐我,夏邑、彭城能守則可復之,不能守,無以為救,洞庭郡勢必失之,郡民唯有退入南海……”

“正是如此。”景驊頷首。他本想再說一說淮北汝、穎裝置之事,提醒君上早作準備,可轉念一想此事太大,又與自己毫無關聯,於是就忍下了。

“郢都城防若何?”熊荊看了一眼案角上的漏壺——要見的人不少,每次覲見都有時間限制。“管由任城尹時,大市常有遊俠為亂,今刺客橫行,行刺我就罷了,若是行刺父王……”

“殿下放心。臣必嚴明律法,以懲盜賊刺客。”景驊連忙道。

“如何做?”熊荊問。

“其一為嚴查籍傳,驅遷有疑;其二是申明律法,非法必懲,其三,請殿下準臣於郢都行連坐之法,一家有罪,當坐十鄰,如此方可人人相告,互不為隱,盜賊刺客無處藏身。”

“人人相告,互不為隱?”熊荊看向他,臉上全是訝然之色。

“正是。”景驊決然,揖禮而言。“此實為商君之法,秦行此法十年,秦遂強,行此法百年,方有今日之國勢。我楚國國勢羸弱,非變法無以強楚國,非變法無以存社稷。郢都為楚之國都,當先行此法,以為各郡縣之表率,望殿下準允。”

“不可。”聲音很輕,可清晰無誤。

“為何不可?”景驊反問。葛當即叱道:“無禮!”

“並非無禮。”熊荊介面,“子驊只是……只是心憂國事而已。”

“殿下明鑑。”景驊頓首請罪,身子伏在地上道:“我楚國非變法不可,唯變法方可圖強。”

“子驊起來吧。”景驊的話真不好相答。可他要在郢都行什麼連坐之法絕對不行,其他不說,令尹那關就過不去——既然郢都要行連坐之法,那麼各縣各邑是否也要行連坐之法?治下民族部落是否要行連坐之法?貴族士卿是否要行連坐之法?

昔日吳起變法僅僅要貴族行連坐之法,今天景驊卻要整個楚國行連坐之法。自己尚未登上王位,就是登上王位,也還不能加冠親政。變法,那是很以後很以後的事情。

“殿下……”景驊頭抬了起來。

“變法乃是國策,不佞僅為大子,無權過問準允。”熊荊不得不給他一個解釋。

“殿下,臣只求於郢都行連坐之法,肅清盜賊刺客。”景驊不再說變法一詞。

“郢都乃楚國郢都,子驊雖代為城尹,實則僅有城防之責,若行連坐,恐將逾職,令尹必會相阻。”不能說自己贊成變法,不然貴族、縣尹會心生不滿;也不能說自己不會變法,不然愛國之士會寒心。因此,一切都是令尹黃歇的錯。

熊荊說完,景驊似懂非懂,直到一壺水漏完覲見結束,他也沒有再提連坐變法之事。他一走,熊荊便讓葛去找長姜。他想大府派人去探詢湘贛醴陵古道,如以後發生戰事,洞庭郡十餘萬人可從此路撤至贛北。此事安排完,才面見其他人。

“大子足下定是看重將軍,不然怎會有此重賞。”城尹府內,司馬申雍見王宮回贈賞賜甚多,不由大喜。

“看重又如何?”景驊解甲而坐,舉壺而飲,無半點喜悅之意。“我言郢都當行連坐之法,如此方能肅清盜賊刺客,然大子不允。”

“為何不允,郢都今已非令尹所轄?”和礪風一樣,申雍也是景驊從洞庭郡帶回來的,不過他是楚人公族出身而非三苗。

“大子言我僅有城防之責,行連坐之法乃是逾職。”景驊笑,他知道這是王太子的藉口。

“將軍是想……”申雍欲言又止,回郢都的路上,他知道是誰一路隨行。

“大子聰慧,然年紀尚幼,即位也需加冠方可親政。到那時,我已老了。”景驊說罷又開始灌酒,只想一醉方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限花錢系統

兩斤滴龍蝦

在綜漫世界收集庫洛牌

嫋嫋紫鹽

樂傾希gl

別克陸上公務艙

迷失時空

緋之舞

一嫁再嫁,罪妃傾天下

貓的回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