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七章 三日2,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抱著大航海情懷的他,心裡並不想一統天下,他想直接快進將整個東亞拉入大航海時代。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而言,把勢力擴張出去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誰來做天下的皇帝。

除此,另一個則是自私的想法了。楚人一統天下,那楚人要不要到北方戍邊?楚國工匠要不要修萬里長城?楚軍要不要抵禦南下襲擾的匈奴?

保持列國並存的現狀,楚國可以將所有力量用於海外,而如果一統天下,西北的戎人北方的胡人就要靠楚軍抵抗。這可不是內線作戰,有密集的水路補給,這完全是外線作戰,人力、物力、財力的耗費將是天文數字,漢朝幾代君王積攢的財富全在武帝一朝打光,誇張的說法是‘海內虛耗,戶口減半’。

楚國如果把資源和財富投入到北方,海外如何開拓?即便海外的資源可以反哺北方,楚人要不要消耗?士卒要不要傷亡?當然,既然是一場戰爭,消耗和傷亡都是必要的,這點毋庸置疑。關鍵的問題是:如此的付出能給楚人帶來什麼好處?

打通絲綢之路?楚國海舟已開闢海上絲綢之路;佔領塞外的土地?塞內的土地楚人都不需要,何必要塞外的土地;保護秦人、保護趙人、保護燕人不被侵犯?他們跟楚人很熟?楚國付出天文數字般的資源,死傷難以估量計程車卒,就是為了保護一些自己連不能保護自己的外人?他們既然自己不能保護自己,憑什麼要楚人來保護?難道楚人一生下來就欠他們的?

而如果說是為了星辰大海,大國情懷,世界那麼大,各大陸那麼空曠,移民過去幾代人就可以建立一個日不落帝國,為何一定要北上和草原部落死磕?死磕也只能保住長城以南,長城以北降水不足四百毫米,按常識根本無法耕作。

吳王夫差敗越,勾踐派文種入吳國請和,伍子胥反對議和進諫夫差說:‘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黨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伍子胥說的是吳越兩國,實際套用到楚國身上也很貼切。統一必定要擔負全天下的責任,其中最大的責任就是抵抗西面和北面的草原部落,這種責任對楚國來說沒有任何收益,只是一種極為沉重的負擔。

孔子曾說:齊桓公正而不譎,晉文公譎而不正。

以SB壇賢的說法,根本沒有什麼歷史週期律,文人瞎扯而已,真正影響中原王朝興衰的是氣候。每當氣候變冷,草原部落就南下,衝擊中原王朝。遠古至近代一共有四次寒冷期,第一寒冷期的最低溫度是在公元前一千年,而後一直延續到公元前七世紀。

古代亞歐大陸的基本態勢是‘南北對抗,東西交通’,東亞與西亞乃至東歐基本是同步的。草原部落南下,在東亞導致‘南夷與北狄交,華夏之不絕如縷’。而在西方、在古希臘,多利亞人入侵希臘,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從此進入黑暗時代。

東亞沒有進入黑暗時代,最重要的原因是齊桓公率領齊軍東征西討,救燕救邢救周,重建衛都,還兵臨楚國方城,逼迫楚國與中原各國在召陵會盟,允諾繼續向周天子進貢苞茅。

孔子說齊桓公正而不譎,是讚譽齊桓公大公無私,出兵不是為齊國謀求實際利益,而是抗擊戎狄,單純的維護天下秩序。到晉文公重耳時,那已是譎而不正了——周天子以及中原各國必須默許晉國吞併黃河以北的其他封國,不然晉國甩手不幹。

楚國如果擔負全天下的責任,只能是像齊桓公一樣正而不譎,無私付出。這算是什麼呢?這隻能算作楚人報答殷人、周人的孕育之恩吧。

熊荊沉思了很久才回神,他沒有絲毫的喜悅,只有難以言狀的沉重。抵抗戎狄的中堅本是趙國,可趙國要亡了。不管誰接手這副爛攤子,首先要面對的都是南下的匈奴人,他必須以極大的精力說服,甚至可能是強迫和威脅,才能讓諸氏和譽士擔負這個責任。

“天下將一,當由楚國一也。”無比沉重的話語用一種很輕柔的語氣說出來,就像是重炮車駛在薄薄的冰面上,能聽到冰塊嘎嘎的破裂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限花錢系統

兩斤滴龍蝦

在綜漫世界收集庫洛牌

嫋嫋紫鹽

樂傾希gl

別克陸上公務艙

迷失時空

緋之舞

一嫁再嫁,罪妃傾天下

貓的回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