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九章 謊言,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自己尚黑。同時重新解釋歷史,在封禪書說什麼‘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夏得木德,青龍止於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德,銀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
這當然是標準的政治謊言。殷人神靈即先祖,先祖即神靈。帝俊是眾日之父,羲和、常羲是帝俊之妻,兩人生下十日和十二月,‘丁’、‘乙’、‘辛’這些都是日名。商王不是什麼天子,而是活在人世間的‘日子日孫’,他們全都是日神。
秦國,秦國‘秦襄公既侯,居西陲,自以為主少嗥之神,作西疇,祠白帝’、‘秦襄公時,櫟陽雨金,秦獻公自以為得金瑞,故作畦疇櫟陽而祀白帝。’真按五行始終說,秦國明明是金德,尚白。但是為了統治法統,不得不削足適履,改尚白而成尚黑。
絕大部分民眾都生活在自我安慰式的政治謊言,統治者則負責編造這些謊言,讓他們心甘情願、感激涕零的接受統治和奴役。鶡冠子既然能著書立說,自然窺破了統治的所有秘密。是以當熊荊呵呵笑起,他也跟著呵呵笑起。
“大王可稱為之子也。”鶡冠子笑容帶著尷尬,這個學生是越來越難哄騙了。
“老師謬讚,不佞豈能稱子。”熊荊搖頭。他不敢見多罷了。
“然大王何以治天下?”師生間的笑容不過一瞬,鶡冠子繼續問道。“楚國敖制之政,不可治天下也。”
“秦人大兵壓境,不佞怎會去想何以治天下。”熊荊嘆道。“不佞所知者,並非神靈、天子可治天下,譬如波斯,萬王之王亦可治天下,又譬如……”
“萬王之王?!”熊荊話說到一半被鶡冠子打斷了,他聽到‘萬王之王’身體震了一下。
“然也。亞述之王自稱己為萬王之王,波斯人因之。”熊荊解釋道。
“此乃制也,而非命也。”鶡冠子搖頭。熊荊舉的例子有些錯誤,萬王之王是一種統治制度,而不是統治法統。
“周人自稱其受命於天,又言民意即天意,為何不能受命於民?”熊荊問道。
“民意即天意不確也,若民意真是天意,周人何以為天子?”鶡冠子聞言又是搖頭。
周人天命法統包含了三個因素:天、朕、民。朕受命於天,民意即天意,朕代天治民,三個邏輯構建出一個三角關係,看去可以互相制約。實際這些關係,朕受命於天是真的,朕代天治民也是真的,民意即天意妥妥是假的。天本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百姓要減稅如何告之於天,天又如何告之於天子?
“然地之海諸國之王多數受命於民。”熊荊道。
“其王如何受命於民?若庶民不以其為天子,若之何?”鶡冠子道。
聽聞鶡冠子的問題,熊荊才發現自己犯了一個翻譯時經常會犯的錯誤。因為化與傳統的差異,一些外詞裡沒有與之對應的詞,一些詞外同樣也沒有與之相對應的詞。天下‘民’的概念和地海‘民’的概念並不完全對等。
他想了一想,糾正道:“不佞口誤,受命於民當稱之為受命於國人。國人之於外朝、貴族之於正朝,授命於君王,君王以此治國。又或是國人之於外朝、貴族之於正朝,舉薦一臣,彼代王行政,如此有罪乃臣之罪,有功乃王之功。”
熊荊無心討論治天下,這還太早,他簡單的說辭再度讓鶡冠子搖頭。“天下列國,趙人必舉薦一趙人,齊人必舉薦一齊人,楚人自然舉薦一楚人,諸國皆不同,何以受命於民而治天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