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借貸,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商賈相借,亦可向魏國、齊國、楚國相借。然則,諸國親疏不同,所售債券或需折價,此皆由債市定之。”
“債……市,債也有市?”趙梁狐疑的問了一句。
“然。”彧萬點頭,表示確有其事。“郢都、臨淄、大梁、邯鄲,四國明年皆有債市。債券可於債市售出,價高者得。價高,趙國得金則多,價低,趙國得金則少。”
四國臨淄會商實質上就是商討四國經濟體系的構建問題。銀行有了,債市一定要有。有了債市,各國債券自由買***單純的借款能吸納更多的資金。同時,就像當初信陵君魏間憂提議的那樣,借債可以捆綁尚未參戰的齊國,也能捆綁魏國,還能捆綁天下所有的貴族、所有的商賈,乃至所有的恆產者。
對於‘人之性惡,其善者偽’的關東六國來說,朝廷的徵用只會讓他們將金銀掩埋起來——他們太瞭解自己的大王、朝廷是什麼德行了。但如果以合適的利益讓他們將金銀借出,並保證歸還,甚至授予特殊性質的爵位,改善現有的社會地位,他們未必不肯。
趙梁又不懂了,倒是趙晉問了一句,“若所售之金不夠,若何?”
“所售之金不夠,四國金行可借於趙國。”彧萬答道。“然所借之金必要監督。”
“哦。”趙梁哦了一聲,他記得葛得所言,楚王只認信平君、武安侯兩人,餘者皆不信。
“萬貨輸運全賴楚國海舟。”既然趙梁來了,話有說到這個份上,彧萬也就不掩飾了。“楚國海舟方能運粟米、兵甲、箭矢、布匹,然海舟又需大章……”
“敝國宮室已在拆卸柱樑,山中大章也已使人採伐。”趙梁解釋道。“國中之木匠,也多已赴楚國營造海舟。”
見趙梁知道海舟的重要性,彧萬也就下再往下說了,只道:“既然此,趙國如何,全在趙人。”
“當如是。”趙梁深以為然。作戰需要糧秣、需要兵甲、需要輜重,解決這些東西雖然還要時間,可獲取勝利卻要依靠趙國的將卒。戰爭打贏了,一切都好說,可如果戰爭打輸了,再多的糧秣、再好的兵甲、再足的輜重都沒有用。
他忽然想到了李牧,按時間,李牧也該出擊了。
*
九月大河以北的清晨極為寒冷,白霜遮蓋的枯草地上,哪怕太陽昇得老高,霜花依然沒有化去。秦軍步卒的寬口履踐踏在霜地上,留下骯髒且雜亂的腳印。這是南下攻伐封斯等邑的秦軍,昨日收到大營遭襲的訊報,大將軍蒙武不得不急急收兵回援。
伐趙兩年,田野裡並無莊稼,秦軍不能因糧於敵,只能靠四輪馬車從太行山以西日日輸運。且天氣越來越冷,士卒冬衣全在大營,大營萬不容失。
“報——!十五里外趙軍已列陣。”斥騎疾奔而來,帶來一個意想不到的訊息。
“報——!十五里外趙軍已列陣……”一刻鐘後又是幾騎斥騎,為首的是一名騎將。
“宜安如何?大營如何?”蒙武不擔心趙軍,只擔心大營。他見斥候欲言又止,不得不沉下臉道:“恕直言無罪。”
“稟大將軍,末將未至大營便被趙騎趕回。”騎將哭喪著臉,“某將只見大營煙火沖天,尚能聽聞建鼓之聲,不知、不知……”
“煙火沖天?!”蒙武聞言心涼了半截,然而他沒有辦法獲知戰場全情。與趙軍野戰,尤其是在平原而非上黨那種丘陵地帶與趙軍野戰,騎兵佔優的趙軍騎兵往往能屏絕秦軍斥騎,特別是趙國騎兵裝備了楚國的鉅甲鉅刃。
“大營危矣!”馮棄疾驚駭道。“趙人既攻我大營,野戰之卒不多矣。”
“請大將軍下令,滅此朝食,救援大營。”入趙後攻無不克,趙將李牧又是無膽之人,諸將巴不得他出營與戰。
“不可,再探。”蒙武命令道,“傳令軍中所有斥候皆赴大營。”
蒙武謹慎,命令全軍斥候出營後又下令士卒跽坐休息,趁隙食用糗糧。可惜全軍斥候帶回來的訊息依舊如前,並且,大營那邊已經不聞鼓聲。
“傳令全軍:進!”匆匆召集諸將,佈置完戰術後,蒙武終於命令大軍前進決戰,這一戰,他必須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