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三章 定數,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領下大步登階。這時候正朝內的群臣已經等不及了,他們急欲一觀潛伏趙營、刺殺李牧的刺客到底是何種風采。
*
趙政從眉縣返回咸陽的這幾天時間,熊荊恰好從碣石港登船,從淮水進入楚國。海上走了五天,登岸後逆淮水西上走了兩天,七天就回到了郢都。此時距四月晦日尚有四天,距楚軍發起舊郢戰役還有八天。
出塞入塞,幾個月之間天下局勢就大變:趙粱寢疾而卒、李牧被刺身死、趙軍番吾大敗。他搞不明白這些事情是怎麼發生的,還有荊軻,荊軻怎麼就、怎麼就刺殺李牧了呢?他本應該刺殺秦王!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身在郢都王宮的熊荊想到荊軻就禁不住念出這首歌。這是燕人的歌,豪邁、悲壯,能瞬間讓人就置身於北風吹拂的易水河畔。然而,曾在另一個時空高唱這首歌的人現在卻對暴秦下跪屈膝,以求封侯。
物是人非不免讓熊荊有些心灰意冷,天命自有定數,歷史獨具韻律,他是君王也不可能讓它們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
“臣以為大王而今加冠不妥。”清晨,正朝大廷上的朝臣不知王座上的大王正精神恍惚,而在議論大王說的加冠一事。“此舉不合禮法,且大戰在即,便要加冠,亦當在大戰之後。”
“然也。”楚國又開始文武不分職,出者將、入者相,因此今日視朝朝廷上並沒有多少大臣,大部分人都離郢動員縣卒、私卒去了。熊荊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提前加冠,實在是不妥。
“好。”朝廷上朝臣寥寥無幾,熊荊不得不答應昭黍的請求,“此事便戰後再議。”
“大王英明。”昭黍低頭時一陣竊笑。大王加冠當然是為了成婚,要娶羋玹為王后,這點朝臣心知肚明。娶羋玹為王后也就罷了,娶了羋玹那齊女怎麼辦?到時候又是一場外交糾紛。趙國將亡,魏國弱小,齊國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這個時候怎能惹惱齊人?
“趙國若何?”昨天夜裡才回到郢都的熊荊還不知臣子們的心思,他問起了趙國。趙國既然不救,那總要善後吧。
“臣以為數日後當遣使入趙明言之,楚軍不救趙而攻秦。”淖狡道。“如此,趙人亦可經營代、燕之地,不絕祭祀。”
“不可。”子莫道:“若趙人知我不救,必降秦人。其降秦人,百萬秦軍回援南郡、咸陽,與我不利。當使趙人知曉,我軍拔下舊郢便出兵救趙。”
“誰信?!”項燕斥道。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楚國犧牲趙國以換取舊郢。
“秦軍已圍邯鄲,趙人倉惶忐忑,但有一線之機,其必堅信不疑。”子莫辯道。“尚如我軍攻入咸陽,趙人有救也。”
“此小人之作為!”項燕再斥,“救與不救,皆當明言。不然他日趙人必怨。”
“我楚國救趙數次,何以不救趙國其必怨我?”子莫駁道。“秦人殺李牧,趙軍大敗,秦人圍攻邯鄲,趙國將亡,此與我楚人何干?大王,臣以為此事不可明言,明言之,趙人見救援不至,必降秦人。趙人若降,與我不利。”
“城破又如何?”熊荊對子莫和項燕的爭論不予置評。“不佞太傅、妻妾尚在邯鄲,若其為秦人所擄,難道不佞又要入秦將其迎回?”
熊荊說的是太傅、妻妾,實際是為趙妃。楚國不救趙還坑了趙國,母后肯定會傷心。把一些趙氏宗室在城破前接出來或許能讓母后不那麼傷心;再就是敵後反抗,如果趙王遷沒有被秦軍擄走,趙人心中自然存有希望,日後從海路登陸趙地,秦國統治頃刻間就會土崩瓦解。
“臣以為……”淖狡說話,勿畀我也說話。“臣在邯鄲有諸多侯者,若邯鄲將破,可以鴿訊告知大梁,適時戰舟可迎趙王、太傅、贏南公主出城。”
“大梁距邯鄲數百里之遙,如何迎彼等出城?”熊荊搖頭。滏水過邯鄲通漳水,這是邯鄲與外界聯絡的唯一通道。只是到了冬天,楚軍想救也就不了了。
“九月我軍已攻向咸陽,若趙人能守到九月而城不破,或可待明年。”東野固勸慰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