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三章 襲秦,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粱目眥欲裂,他並非只是擔心趙國的歲入,還擔心絲路斷絕後與極西之地技術的交流,這才是最致命的。身為先王太子、趙國相邦,胡商到底代表什麼他心裡清楚的很。

自古以來連線歐亞大陸的都是陸路,東西方文明、技術透過陸上絲綢之路交流。如果忽視這一點,那就很難正視整個歷史。比如:漢武帝之前的漢朝還未進入鐵器時代,但考古實證表明,同時代的匈奴已經在公元前三世紀前後進入鐵器文化時代[注6:《匈奴史》,林幹。p118-122。]。

秦以前,包括匈奴在內,大多都稱為胡;秦以後,隨著對草原的瞭解,匈奴是匈奴,胡是胡。一漢敵五胡那是對絲路幹道外的雜胡,面對掌握了絲路通道的匈奴,漢兵實際上並不具備全面的技術優勢,反而因為馬匹處於一定程度上的劣勢:‘上下山坂,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如也;險道傾仄,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

絲路帶來貿易歲入,更帶來技術交流,趙粱真正在乎的是後者。楚國海舟連通極西之地,海上絲綢之路的貫通自然將切斷陸上絲綢之路,這是趙國難以承受的損失。

趙粱此前焦急,現在則是落魄。因為落魄,同時也因為他的視界只有趙國、秦國,最多餘及天下,沒有看到一個顛覆性的變革:從此以後,楚國將成為整個世界的中心,絕大部分技術都將從楚國輸出而非依靠東西方時斷時續的交流。

“君上、君上……”葛得喊了好幾句,趙粱才失神的看著他。“臣下還有事稟報。”

“然。你言之。”勉強打起些精神,趙粱搖晃了腦袋,看著眼前的葛得。

“兩千萬石粟需四萬多金。若趙國金不夠,可問楚齊錢行借貸……”

“借貸?”趙粱又一次打斷葛得,他還未明白借貸背後的含義。

“然也。”葛得道。這一次出使,主要達成的協議包括兩個方面:軍事,以及經濟。經濟方面以粟米為例,又包括趙國內部經濟、律法的整頓,以及齊楚方面對趙國經濟的援助,這種援助除了借出金銀支援趙國穩定幣值外,也包括大造海舟輸入粟米和軍資。

經濟方面涉及的事情實在太廣,以致葛得足足說了一個半時辰,趙粱才明白楚齊兩國要幹什麼。他無奈的是趙國在經濟上只能被動的接收楚齊兩國的要求,戰時物價飛漲,錢幣大幅貶值,一些貴人、商賈已經在偷偷囤積。但他也很清楚,一旦趙國錢幣幣值穩定,市場就能穩定,市場穩定,不但朝廷就能大量購入軍資,民心也能穩定。

“楚齊之人何日至趙?”葛得說完趙粱想了一會,最終問道。

“君上之意……”葛得反問。按照在臨淄的商議,趙國如果接受協議那將徹底失去對國內經濟的控制權。此事雖然不知道後果,可後果肯定不妙。

“不允諾便要亡國,我能奈何?!”趙粱苦笑。交出鑄幣權、不準邯鄲朝廷干預商賈、非得允許邯鄲朝廷不準擅增稅賦,最要的是甲士之田畝准許其私有。

戰國時期,列國實行的都是爰田制,即授田制。大部分耕地是君王的,官府根據戶籍丁口分配田畝,不得繼承、也不得買賣和抵押,但宅、圃、賞田(包括貴族食邑)是私有的,可以繼承、買賣和抵押。楚國因為地方廣大,貴族眾多,土地私有化的程度比三晉、齊國、秦國嚴重的多。譽士封閭制度下是甲士田畝準允私有,實質等於賞田。

任何一個國家耕地都是有限的,一旦賞賜出去就沒辦法再收回來。楚國能實現甲士之田私有是因為楚王的推動,趙國如果這樣做了,整個國家體制將會發生深切的變革,帶來的後果實難預料。可趙國田畝與其亡於秦國,就不如賞給趙軍甲士。

“還有律法。”葛得再一次說起律法。“還有關稅。”

“律法無虞。”律法是最簡單的,就是針對原有條文的修正,最重要的是保護私產。私產不僅僅是庶民的私產,還包括貴族的私產,大王的私產,這些都在私產範疇之內。

“關稅……”趙粱再度沉吟。關稅是可調節的,各個國家都在調節關稅,一些貨物甚至禁止流通出口。關稅一旦失守,那別國的優勢手工業(如齊國的絲織業、葛麻業,楚國的冶鐵業)就會擊垮趙國本有的這些手工業,可這是一柄雙刃劍,趙國的毛皮、牲畜、西來的玉石,這些行業也將擊垮別國本有的產業。

如何保護本國的劣勢產業,如何擴大本國的優勢產業全在國與國之間的關稅協商。關稅協商完成後,趙國商賈不得歧視產於齊國的葛布,齊國商賈也不得歧視產於趙國的馬匹。對各國商人而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限花錢系統

兩斤滴龍蝦

在綜漫世界收集庫洛牌

嫋嫋紫鹽

樂傾希gl

別克陸上公務艙

迷失時空

緋之舞

一嫁再嫁,罪妃傾天下

貓的回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