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三章 襲秦,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國市場與本國市場毫無二致。
“亦可。”趙粱頷首。既然絲綢已被楚國海舟運到了中洲以西,死守關稅就沒什麼價值了。
“尚有造舟之事。”葛得大鬆了口氣,經濟方面趙國內部這一塊沒問題了,那另一塊的問題就更小了。這主要是造船,輸入粟米、金銀都需要船。
“此乃小事耳。”趙粱從容地笑起。“楚王可住軍帳,大王為何不可住軍帳?拆!只要是可造海舟之柱樑,皆可拆之!趙北、燕地立刻徵召役夫入山採伐大章,以造海舟。”
“不急。”葛得連忙阻止。“拆柱樑需等楚國造府工匠,據聞可另起柱樑,不需盡拆宮室。”
木料暫時是不急的,並且偷樑換柱要比全部拆毀簡單。趙粱對此沒有什麼異議。他隨即問起來另外一件事,“你可曾言及襲秦之策?”
“有。”葛得鄭重點頭。
“如何?!”趙粱盯著葛得追問。
“楚王言,此事甚難。項侯言,此事可行。”葛得概括性的把熊荊和項燕的態度說了出來。
“此事有何難?!”趙粱急急辯道。“先君早有頂計!”
趙國滅亡在即,只要可以存國,不管計劃可行不可行都在趙國君臣的考慮之內。趙粱提到的襲秦之策就是趙武靈王的襲秦之策。這個計劃無疑具有天才的想象,具體的策略是趙軍從代地出發,往雁門、雲中、九原西行,然後‘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
為此,“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詐自為使者入秦……,秦人大驚。’但計劃還在準備時,武靈王因兒子的王位之爭而喪命。
襲秦計劃中止了六十多年,亡國之時趙粱又將的塵封探查資料翻了出來。楚軍騎兵在質量上不遜於趙國騎兵,尤其是楚國的重騎。李牧的建議是襲秦必要千騎重騎,輕騎越多越好,可以有車兵,但不能有步卒,最少不能是不能騎馬的步卒。
軍事上的事情趙粱不管,他希望的是楚齊魏三國可以與趙國一起襲秦,進行可能是最後一次的合縱攻秦。能不能攻入咸陽、拔下咸陽不知道,這樣的襲擊肯定能震懾秦國,緩解秦軍眼下越來越急的攻勢。
“稟主君,楚王言,趙國不能守其密,此舉一如龐暖之合縱,大軍尚未出發,呂不韋便至五國人數和路徑。若非呂不韋以此施壓秦廷,大軍渡河時早敗。”葛得說起了熊荊的反對意見。他最後一句讓趙粱發怔:“楚王還言,郭開等人不殺,趙國要留待何時?”
“郭開?!”趙粱沒想到楚王要郭開死。
“然也。”葛得道。“楚王言郭開曾通秦,昔年合縱……”
“郭開乃三朝老臣,又是大王太傅,豈能無罪誅殺?!”趙粱也不喜歡郭開,但他沒有任何理由殺郭開。郭開不僅僅是太傅,郭開身後還有整個郭氏。郭氏從晉陽起就是趙國重臣之一,無罪而誅郭開,其他氏族會如何?
“臣亦如此對之。”葛得道。“故而楚王不信我,謂此計難行。大軍尚未出代地,秦國便知我士卒、路徑,張網待之,我軍必敗。亦因如此,楚王只信信平君與武安侯,言凡非趙國之錢所購之物,皆予信平君與武安侯。”
“借貸金錢所購之物,日後也由信平君與武安侯償之?”趙粱無奈笑問,他這是氣話。
“非也。”葛得道。“此需我趙國償之。”
“本以為、本以為楚王英明,哎!”趙粱再度感到失落,可再想這也是自己當年沒有擊秦東郡的緣故。
“然則、然則……”趙粱已經認命了。以現在的情況,楚齊魏三國出兵幾乎可能,輸糧因為舟楫的限制,一年也不過幾百萬石,更多的是象徵意義而無實際意義。
“然則如何?”葛得有些話沒有說完,趙粱隨口一問。
“然則楚國去歲曾有譽士出雁門。”葛得說起一件從未有人注意的小事。“說是出郡販馬,迄今未歸。”
“哦?!”趙粱心思再次活絡起來。商賈乃賤業,譽士是楚國新貴,怎會出塞販馬?“此事萬不可聲張!”
“臣未聲張。”葛得答道。“臣以為楚王亦有襲秦之計,且與我不期而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