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二章 選擇,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細制定了斗食、參食、四食、五食、六食,五種全民戰時伙食標準。大多數人以為秦國是法家治國,實際上沒有墨家幫助秦國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大數字管理體系,統籌調配全國的人力、物力,總體戰靠一幫法家士子根本就玩不起來。
熊荊熟知這些,亞里士多德四世剛剛接觸華夏世界,並且帶著固有的驕傲,他並不認同毋忌已經熊荊說的一切。他激昂的道:“陛下,我絲毫不相信世界上會有超過三十萬人的大型會戰,我無法想象如何運輸幾十萬士兵的食物,又有多少小麥可以供他們長期消耗。
我更難以想象作為非自由民,他們為何要主動向政府報告自己已經年滿十七歲,為何一徵召他們就順從的全部出征,而沒有人藏匿,也沒有人要求領取軍餉。”
亞里士多德四世坦言自己的疑惑,除了伊蘇斯會戰和高加米拉會戰,他從未聽說超過二十萬人的會戰,可在華夏,任何一次大型會戰的參戰人數都超過二十萬,長平之戰甚至超過九十萬,接近一百萬,這樣會的戰規模是他難以想象的。
原先朝臣們對亞里士多德四世只是輕微的嘲笑,嘲笑他是個沒有見過世面的鄉下人,現在聽他發出這麼多的質疑,已經沒有人笑得出來了。他的這些問題就像有人質疑太陽不是從東方升起一樣,讓朝臣們覺得他有些可憐:已知世界最博學睿智的學者,原來是個傻子。
熊荊也覺得他有些可憐。人的思想很難超越自己固有的認知,幾萬人參戰就算是大會戰的西方,雖然在戰術、在騎兵運用上領先華夏大多數國家(趙國應該除外,李牧破匈奴之戰,騎兵比例接近10%),但在戰略、尤其是在總體戰技術上,遠遠落後於華夏諸國。
“足下之惑,若能久留於郢都,日後自然知曉。”如果亞里士多德四世只是暫時不知,日後自然會修正自己的認知。可如果他固執己見,非要認為西方不能做到的事情,落後的東方也不能做到,那就沒辦法了,你叫不醒一個沒有睡著的人。
熊荊迅速的結束這個話題,說起了這次謁見的要事:“楚國同時與塞琉古、巴克特里亞交善,塞琉古與巴克特里亞都有楚國所需的良馬,以公平計,兩國馬匹、兵甲價格當一致,若足下覺得價廉,大可不換。”
一匹戰馬換八套兵甲,這是尼薩馬的馬價,汗血馬雖然體格不適合重騎,但可以作為輕騎。不過鴆拔迦要價極高,他要求一匹馬最少換三十套兵甲,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幾日談判未果,從塞琉古運來的第一批五百多匹公母馬已運抵養馬島,故而那些去勢的汗血馬可有可無。
“陛下,索格底亞那商人不是我可以命令。”亞里士多德四世道。“據我所知,斯巴達秦也希望購得那些馬匹,如果陛下不答應索格底亞那商人,他們或許真將馬賣給了秦尼人。”
汗血馬之事天下皆知,楚齊趙巍四國甚至以為秦國會發兵搶奪這些馬匹。亞里士多德四世的猜測讓正朝的氣氛突然緊張,熊荊雖然擔心,卻鎮定的相告:“巴克特里亞國商賈自然可賣馬予秦人,不佞無從阻止,然彼等需知,楚、齊、趙、魏四國對此必有後報。
確而言之,巴克特里亞須在秦國與四國間選擇,若賣戰馬於秦,當不再與四國行商;若與四國行商,當不賣戰馬與秦。”
“請問陛下,楚尼是否也要在塞琉古與巴克特里亞之間選擇,如果賣武器給塞琉古,就不應該希望巴克特里亞會在秦尼和四國間保持中立?”對熊荊的愛慕正從亞里士多德四世心中褪去,熟知天下局勢後,他覺得完全可以透過秦國制衡楚國。
“然塞琉古與巴克特里亞之間並非發生戰爭,秦國此刻正在攻伐四國之一的趙國。”熊荊道。“若足下執意不顧此前之盟約,定要助紂為虐,不佞只能各贈五萬套鉅鐵兵甲予印度和塞琉古,督促他們立刻對巴克特里亞開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