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阻截,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廉輿、狐嬰赴楚之前,番吾戰敗的訊息已傳至太行山以西的晉陽。晉陽是趙國起家之地,是趙國的根基,然而這座城市雖幾經反叛,依舊被秦人征服。晉陽正寢燕朝,得聞前線戰敗,臉上本有些許笑意的趙政瞬間化成寒冰,他咬著牙沉默了許久,才揮袖出聲:“下去。”

“衛繚拜見大王。”緊跟著戰敗的訊報,同赴晉陽的衛繚入燕朝前來拜見。

趙政冷冷的掃了他一眼,不悅道:“國尉有何事?”

伐趙三年,兩次大敗,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伐趙是否正確。趙國還在抵抗,楚齊魏三國卻已合盟,一個更強大的對手開始出現。朝中、宮中對伐趙都有怨言。衛繚聽出趙政的不悅,卻笑道:“臣聞有為山九刃,功虧一簣。不信,今日方知先人果不欺我,大王欲伐荊否?”

衛繚相問,不待趙政回答他又道:“伐趙、伐荊,何異?荊國海舟通中洲之西,得西洲之龍馬,獲南洲之金石。我軍伐荊,能滅荊否?若不能滅荊,四國之盟猶在,不過是趙國主盟而已。大秦之敵手,唯荊趙兩國,齊魏之師已不堪一戰,僅徒增聲勢耳。且大王只見趙軍之勝,卻不見趙軍之敗……”

衛繚之言雖有強辯的味道,但大秦所處的局勢確是如此。只不過此前兩位荊王會對秦國俯首,現在這位荊王完全是個二愣子,他對秦國不屑一顧。幾乎是處處與秦國作對。楚國在南,趙國在北,秦國南北難以兼顧,這才是今日跋胡疐尾、騎虎難下的原因。

“先生昔日為何勸寡人伐荊,後又為何勸寡人伐趙?”趙政苦惱道。“今日明明是趙軍大勝,為何又言趙軍之敗?”

“昔日臣勸大王伐荊,乃因荊國是我大秦之勁敵,若不伐荊,他日必成秦禍。”衛繚解釋道。“三年伐荊,皆不勝。大王真欲將大秦國運置於伐荊之上?若勝,滅六國而一天下;若敗,國滅而社稷無存否?

既然荊國其勢已成,便不當寄其功於一役,而應徐圖之。伐荊為難,伐趙為易,先易而後難也。若滅趙,天下大秦已據其三。齊魏可柔而降之,荊國何以復起?便如兩軍陣戰,可中擊而破敵陣者,可左右繞擊而破敵陣者,大秦乃行繞擊之策也。

趙軍雖一勝再勝,然趙國可戰之卒幾欲殆盡,可戰之卒不過三十萬。可戰之卒如此,糧秣粟米亦是如此。荊齊兩國雖輸粟與趙,然一年僅輸幾百萬石,此杯水車薪耳。此時之趙國,無卒、無粟,空有大勝。若有一敗,其國必亡也。”

衛繚的戰略思路完全正確,滅楚是不可能的。即便秦軍大勝楚軍,楚國也可退守大江以東,甚至退守南嶺以南。國尉府的判斷是:在沒有造出可匹敵楚國大翼戰舟的舟楫之前,退守江東的楚國無法滅亡。無法滅亡的楚國將把大秦拖入曠日持久的戰事中,等趙國消化完燕地,休養生息十年,滅楚戰爭中已經疲憊的大秦再想滅趙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李牧乃趙之長城,如何能敗?”趙政思索之後對衛繚的責怪降到了最低,如此他才會直抒胸臆,感嘆李牧這道趙國長城。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熾焚。”衛繚道。“悼襄王死,趙人素念廢太子嘉,李牧尤甚。趙太后與相邦春平君苟且趙遷方得即位,當可使人傳謠於邯鄲以間之,言李牧欲立廢太子趙嘉為趙王,抑或……”

衛繚欲言又止,其實他有一個更好的計策,只是礙於趙政他不敢說出來。

“燕丹如何?”衛繚對邯鄲的形勢瞭如指掌,可趙政卻想早日滅趙。

“荊軻已赴趙營,我軍大敗,其當獲李牧之親信,然則……”燕丹與荊軻敘話完畢,當日就啟程返回晉陽,他與秦軍戰敗的訊息同時抵達。

“然則如何?”刺殺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君王不當參與其中,趙政已經顧不上這麼多了。

“荊軻言,李牧身側多胡人親衛,刺殺要在期年之後。”衛繚轉告燕丹之言。

“期年之後?”趙政吃了一驚,他與燕丹一樣,以為荊軻幾個月就能建功。

“荊軻乃衛人而非趙人,燕丹數次刺殺,李牧裝置甚嚴,必要期年之後。”衛繚對燕丹所言的期年之後並不懷疑。戰國不像春秋,信任一個人就徹底的信任,李牧當然也不是慶忌,多次刺殺已讓他高度警惕,荊軻雖入李牧幕府,沒有一年的努力根本不可能。

“若是期年之後,秦軍需再敗否?”趙政惱怒的反問。“李牧不信,大可誅荊軻全族使其信。”

“大王不可。”衛繚急道。“若真誅荊軻全族,荊軻必叛,此甚不可!”

“有何不可?不如此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限花錢系統

兩斤滴龍蝦

在綜漫世界收集庫洛牌

嫋嫋紫鹽

樂傾希gl

別克陸上公務艙

迷失時空

緋之舞

一嫁再嫁,罪妃傾天下

貓的回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