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阻截,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牧如何親信?”趙政話雖如此,可還是退了一步,他喚來趙高:“以叛秦之名誅荊軻全族,其父、其子以他人代之。此事必要大肆宣揚,以使天下人知。”
趙政王命一下,趙高受命後便出了正寢,衛繚還是不放心的道:“若荊軻叛我……”
“荊軻若叛,寡人誅其七族。他若不叛而殺李牧,寡人不但盡復衛國,還以上卿之位待其父。”趙政牙咬的咯咯響,說完之後卻忽然一笑,道:“衛卿謁見之前,寡人正讀穆天子傳,以衛卿所知,崑崙之西還有何國?”
此前天下人皆以為穆天子傳乃無稽之事,可隨著楚國海舟通中洲以西,胡商販千里馬與楚國,這種說法不見蹤影。趙政也將目光越來越多投到秦國的西面。只是,秦國並不在崑崙連線天下的這條商道上,胡商此前的道路是從陰山以北的橫過秦國,然後從雲中入晉陽,從晉陽至洛陽。秦軍佔據晉陽、洛陽後,商道橫過雲中從雁門郡入趙,再經邯鄲至大梁和臨淄。
商道是繞著秦國走的,為何如此趙政當然心知肚明,商鞅之法重其租,令十倍其樸,沒有哪國商賈願來秦國經商,秦國國內的商業則全部被國家機構取代。在秦國只有官府商業機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商人。
如果一國商賈眾多,修治苦窳之器,聚沸靡之財,蓄積待時,而侔農夫之利,致使百姓不務根本,對國力當然有害。秦國之所以強大,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嚴禁私人商賈。然而商賈也不是說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商賈給楚國販來龍馬就是大利。
這段時間趙政沒事就想著崑崙以西,想著八尺龍馬。奈何他對崑崙以西實在是所知甚少,只能求問衛繚。鬼谷先生乃殷紂王大臣之後,天下事如果鬼谷不知道,那就沒有人知道了。
“崑崙以西有何國臣不知,臣竊聞崑崙以西有塞人。”衛繚回憶著鬼谷的甲片典籍如此說道。
“塞人?”趙政不解。“何謂塞人?”
“塞人者,遊牧之民也。與羌人類,然非羌人。其目深眼碧,皮冠尖細,似陸渾之戎。其國有女王而無國君,穆天子所會王母是也。有好馬,善騎射,族中男女皆征戰。以其俗,女子不殺一人不可生子。殺一人以其頭骨為酒爵,有客至而獻飲焉。客不讚其勇武,必不悅。”
“胡商之千里馬出自塞人?”趙政想象不出一個女子也要征戰的部族,他關心的只是千里馬。
“然也。”衛繚答道。“塞人重騎射,固有好馬。穆天子之八駿,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皆求自塞人女王。只是大王使人西去求馬,亦要阻荊人得馬。”
求馬的使者去年就出發了,不過使者走的不是陰山以北的草原大道,走的是狄道(即河西走廊)小道,佔據狄道是月氏禺支。與天下勢力拉幫結派一樣,草原上的勢力也拉幫結派。
行於陰山以北的胡商以及後來匈奴治下游牧部落,雖與趙國有過征戰,但彼此的關係自西周、春秋起就藕斷絲連,聯姻不斷,後來陰山以北的胡人竊據天下立國曰後趙,並非沒有緣由;秦國與月氏素來交好,以至漢朝遣使西去,一個很大的目的就是聯絡昔日的盟友月氏,從側面戰略包圍匈奴。後來河西走廊的羌人(已非先秦時羌人)立國,國號則曰後秦。
衛繚建議阻荊人得馬,意思就是派出大軍出陰山以阻截胡商馬隊。趙政聞言半響不言。衛繚再道:“不阻荊人得馬,使者求馬返秦又如何?秦軍不必親往,大王使人厚幣甘言,請禺支出兵阻之即可。臣聞胡商多購荊人兵刃鉅甲,禺支可得兵甲也。”
“善。”讓禺支人出面阻截胡人商隊最好,趙政先是答應,很快他又想道了一個問題:“若塞人得知是我大秦油水月氏禺支出兵,必怨我大秦也。”
“如此請大王派武騎親出雲中相阻。”禺支人如果不能嚴守機密確實是個隱患,要想行事嚴密,只能排除秦軍騎兵。“使其假趙人胡人而為之,當萬不失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