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二章 鼠穴2,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若敖!若敖!”山脊上秦軍旌旗被楚卒揮舞著,整條山脊上的秦卒皆被趕下山坳。遙對著東山上繳獲秦軍旌旗的楚卒,菟和山上也響起了越卒的歡呼,他們舉得是西甌之師的軍旗——與東山上的楚卒一樣,甚至比楚卒更加利索,大長老宋率領的越卒盡掃菟和山上的秦軍。
楚卒高喊‘若敖’,越卒大叫‘士擊’。眼見兩山都被楚軍佔據,山坳內的秦軍緩緩退出這段山坳,只把守山坳與武關道的狹窄關口。而當楚卒、越卒從山林間再度繞後側擊,損失千餘人後,秦軍不得不放棄關口,一直退到三里外才再度列陣。這時候,脫出炮架的火炮剛剛趕到,喜悅的歡呼聲中,潘軒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
“菟和山已失?!”武關,收到訊報的趙亥驚得暴跳。
“稟、稟將軍,荊人善山林之戰,士卒入林疾行而不亂,我軍弗如也。”前來報訊的令騎轉述著齊褐交代的話。秦軍不是不知道也把矛柲截短,而不是無法在山林中疾奔不散。越是複雜的地形,對紀律和組織的要求也就越高,齊褐的遺憾在於:哪怕身高皆在七尺六寸以上的中尉之卒,一入山林也是散亂。
“弗如?哈哈……”趙亥怒極反笑,未親歷戰場的他無法想象山林間小隊小隊的血腥戰鬥。
“稟將軍,”令騎不敢多言,倒是明堂的將率提醒道:“荊人既佔菟和山,而我軍僅餘萬人,荊人又當有後續之師,商邑已失也。商邑既已失,還請將軍早做決斷。”
沒有在第一時間守住菟和山,再增兵奪取已經來不及了。這是在座將率的判斷。雖不知荊紫關、竹林關的訊息,可兩萬楚軍出現在商邑,顯然這兩座關寨已被楚人拔下。既然這兩座關寨被拔下,楚軍就不可能僅僅兩萬人攻拔商邑,現在攻拔商邑的不過是前軍。己方增援商邑的結果很可能是己軍與楚軍在商邑大戰,這根本於事無補。
既然於事無補,那就該儘早撤退——武關東面的武關水從北面的盧氏縣而來,溯武關水北上可至盧氏縣。從盧氏縣往西經過洛南也可轉至藍田、關中。
“不可。大王命我駐守武關,而今荊人未至卻棄關而走……”趙亥連連搖頭。“我軍必要和荊人再戰,以奪商邑。”
荊紫關、竹林關已破,武關就短時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這幾個月正是丹水水滿季節,水路運輸不但比陸路運得多,還比陸路運得快。只是受命於此駐守的趙亥不甘心這樣退回關中,他必要與楚軍決一死戰,以阻止其向西攻往藍田。
作為武關守將,趙亥有權決定戰與不戰。而在西面五百里外的咸陽,趁著最後一抹霞光,荊人攻佔菟和山的訊息傳到了國尉府。國尉衛繚甫一聽到菟和山三字,牙就忍不住發抖。他極力的鎮靜,但牙齒碰撞的聲音無可掩飾。
“役夫!役夫!役夫!”良久,他罵出了這幾個字,然後起身往曲臺宮而去。身前的几案被他撞翻,下階後天忘記了穿屨,他就這麼赤著腳奔向曲臺宮。
即便在平時,趙政也有處理不完的公務,而今一場大戰迫在眉睫,他在曲臺宮明堂常常一坐就是半夜。
大軍作戰,糧草是要第一要考慮的。六十萬大軍馳援南陽,路上的糧秣還好解決——古代行軍,糧秣大多就地解決,唯有蒙恬略取河南地、屠睢攻百越這樣的外線作戰,才要依靠後方運糧。行軍中,只要軍隊不重複經過一地,糧秣是無憂的。但等這六十萬人到了南陽,因為南陽郡各縣邑的官吏不是被殺就是逃亡,糧秣就不好解決了。
官吏是秦國的骨架,奸人是秦國的斥候,佔據南郡、南陽郡的這段時間,楚軍毫不留情的斬殺官吏,野火燎原般的盡剿奸人,再便是焚燒官衙內的簡牘。這些一去,秦國徹底失去對基層的控制,即便縣邑倉稟裡有糧秣、各縣鄉野有力卒,秦軍也沒辦法從各地汲取資源。
黔首會主動給秦軍送糧嗎?當然不會。據說這些人受了楚人的蠱惑,各縣鄉都在捕殺關中舊黔首。得知此訊的趙政不免生出巨大的怨恨,他發誓等秦軍收復兩郡,必要將這些人以國賊的罪名族誅車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