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宴會,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是販馬的時節,應該秋天去。秋天匈奴人大會蹛林,那時候的馬最肥……”
販馬是有講究的,只是楚國大司馬府對此一竅不通,胡耽娑支幾句話就把逯杲、陸蟜兩人說的發愣。來了草原總要帶些馬回去,只是沒想到事情這麼複雜。
一邊的李泊也看出了一些明堂,知道兩人什麼也不懂,心裡不停的嘆息。待販馬之事說完,他問起最關心的事情:前年冬天的大梁之戰是怎麼打的,真是信陵君獻城所致?
“其時我等不在大梁,不知也。”逯杲的回答讓李泊有些失望。燕王之所以棄城而逃,正是因為聽說大梁被楚軍攻破,而楚軍攻破大梁的投石機已經擺放在薊城城外,開始破牆。
“那秦軍最後為何又退兵了呢?”李泊再問道。
“其時大河不凍,已運至大梁之北的糧秣不斷運入大梁北城。即便冰封,秦軍亦要攻拔大梁,而待到來年開春,諸水化凍,又要撤兵,不能拔也。”沒有參與大梁之戰是逯杲的遺憾,但作為譽士,他對那一戰的瞭解甚深。
“若是冰封之前大梁不下……”李泊說起了一個可怕的假設。
“若是不下,楚軍當與秦軍決戰於大梁之北。”逯杲笑道。
“孰能勝?”李泊追問,他一直在憧憬秦楚決戰。“秦軍甲士百萬矣。”
“楚軍或不能勝。”逯杲實言相告。“然秦軍必死六十萬不止。”
“籲呼!何其壯哉。”李泊大嘆。長平之戰已是全天下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決戰,若前年冬天秦楚一百三十萬大軍真在大梁以北決戰,楚軍亡命搏殺六十萬秦軍,那這一戰死的兩軍士卒將近百萬。
“然,”逯杲話還沒有全部說完。“秦軍死六十萬,魏軍若何?趙軍若何?天下若何?”
“請譽士教我。”李泊揖道,他已經被逯杲的話帶入到假設的歷史之中。
“不敢。”逯杲笑道。“對此我也不知。我只知楚國尚有一息,絕不會臣服於秦。”
“野蠻人真有幾十萬軍隊?”李泊被逯杲最後一句說的熱血沸騰,本缽騎知和迦奴半則是討論東方人的軍隊規模。
“那是他們的自誇之詞,他們的史書寫得全是謊言,特別是軍隊的數量。整個巴克特里亞也沒有三萬軍隊,野蠻人怎麼會有幾十萬軍隊?整個波斯帝國也集結不起三十萬軍隊,他們又怎麼可能有百萬大軍?”本缽騎知曾經來過東亞,對各國都有一些印象。
“最難以解決的是士兵的食物,一百萬大軍需要多少頭牛羊?這些牛羊又怎麼運到前線?阿胡拉·馬茲達!這片土地上的人全都是騙子,但願他們還沒有徹底墮落在黑暗中。”
兩名聖使很自然的詠誦起了光明經,以求驅逐這片土地上濃重的黑暗。與之相對於的,是李泊在逯杲、陸蟜等人在細說天下時局。
大梁之戰後,見敖倉之粟又被轉運到大梁城內,秦軍不得不放棄與楚軍決戰於大梁之北的想法,開始逐次撤軍。同時,秦國遣使入楚,除了議和,還尊請楚王稱帝,一時間天下矚目。
稱帝自然沒有結果,議和也按趙國所請一直拖到大河冰封。大河一冰封,扼守渡口的楚軍舟師再也不能阻止秦軍北渡,但這時候趙軍攻破了薊城,燕王身死,攻趙救燕已無可能。
秦國只能直接派大軍攻入燕地,以助燕人復國,但這要從太原郡發兵,冬天大雪封山,不得不等到明天開春,來年開春整個秦國舉國大旱,到夏天六月才下雨,復燕之事又只能作罷。
連續兩年走運不可能第三年也走運,趙國上上下下全巴望著楚國出兵,兩國南北協同一起抗擊秦人。這個道理陸蟜幾個或許不懂,但逯杲卻是心知肚明。正因如此,有些話他藉口自己身份太低,不知內情,對兩國齊心協力抗秦一事避而不談。
事實其實很清楚,當下的楚國不太可能會救趙。既然那一年趙國拒絕楚國所請,不攻拔秦國的東郡,那現在楚國自然也會拒絕趙國所請,不幫助趙人牽制秦軍。這些事情,早在大梁之戰前便已定下,難以更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