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鑄幣,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己的,沒有遠見的庶民也難有動力。

“鉅甲之價廉也。”石尪趁機說道,埋怨當初諸人把鉅甲的價格壓的太低。“若一副鉅甲需半金,一把寶刀亦需半金,如此得四千萬石粟也倍之,可得八千萬石粟麥。”

“咳咳,”石尪的指責讓不少臣子難堪,他們不好說的是:鉅甲鉅刃價格再高,那也是公室賺錢,而非各縣得利,這樣的事情沒什麼好後悔的。

“宿麥可種,然麥飯難食也。”有人快速的轉移了話題,朝堂上再一次人人附和,但和剛才那次比,這次明顯是裝的。

“麥飯難食……”麥子不去殼就去煮,帶著殼確難下嚥,當然難吃。“如水泥那般磨細便可。”

“……”熊荊說磨細,朝堂上沒人說話。其實麵食還有一個比較關鍵的技術是發酵,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使麵糰膨脹鬆軟,這樣做出來的麵食才有口感,也易於消化。

中國史書上可信的、記載麵糰發酵是在東漢晚期。而靈帝好胡餅,京師貴戚皆竟食胡餅這種情況,很大的可能是經過發酵過的胡餅,替代了此前死麵做成的堅強難消的麵餅,這才讓食盡人間美味的皇帝權貴喜歡吃胡餅。

並不知道死麵團可以在空氣中自然發酵的熊荊,已經要求胡耽娑支下次來時要帶來酵母。據說是埃及人最先開始對面團發酵的,然後傳到了希臘,之後又傳到了羅馬。巴克特里亞的希臘人也吃麵包,弄來酵母並不困難。

看著群臣啞言,熊荊再道:“麥飯難食,無糧時難食亦食。唯多產兩千萬石粟麥無錢可購,眾卿以為此事當如何處置?”

“稟告大王:臣以為上策乃增收鉅甲之價。”石尪是行家,他抱怨了鉅甲鉅刃賣家太低後,對此擬有上中下三策。“中策乃鑄錢相購,下策乃增收軍賦。”

“鉅甲之價已定,增之不妥,臣請行中策。”蔡文反對上策,也不用下策。

“民多新錢,又少種桑麻,必購齊人之貨,齊人以新錢換我爰金,若何?”石尪指出一個事實:諸國貴人大商都喜用黃金而不喜銅錢,進而使得各國形成了一個自發的金本位貨幣制度。

此前楚國的蟻鼻錢重只有二、三克、秦半兩卻重達八克,但蟻鼻錢在各國的價值並不比秦半兩低多少,究其原因在於六百枚蟻鼻錢可換一兩黃金。鑄錢鑄多了,沒有那麼多黃金來換,蟻鼻錢對外的購買力就要大跌。銅廉價金稀有,逆差太多黃金外流,這不是好事。

“再則,鑄幣皆在郢都,所鑄之幣為誰所有?”石尪問出了第二個問題。這也是此前未能解決的問題,鑄幣權歸誰。

“臣以為可由各縣邑送銅至郢都,所鑄之錢歸各縣邑所有。”蔡文答道。

“善。應該如此。”他身邊一堆人點頭。做什麼最賺錢?當然鑄幣。銅價才三十多錢一斤,一斤銅卻可以鑄錢一百,減去一切花銷還能淨賺五、六十錢。要不是楚國已經幣改,用的不再是鑄錢而是衝壓出來的新錢,各縣邑早就自己鑄錢了。

“然各縣可鑄錢幾何?”石尪笑了,“譬如下蔡,可鑄十萬錢,可鑄百萬錢,如何定之?”

蔡文啞言,這確實是個問題。鑄錢買糧,如果是國家統一鑄,當然是有多少糧就鑄多少錢,現在各縣邑財政獨立,那就確定不了誰多鑄誰少鑄。而各縣邑自己鑄,又沒這個權利和能力。

“那當如何?”騶開問道,他算是越人當中對中原的人了。

“最善之策乃漲鉅甲、鉅刃之價。”石尪一句話又繞回了鉅鐵漲價,看到他這樣執著的維護公室利益,對著大臣們睜眼說瞎話,熊荊不知為何很想笑。

“鉅甲之價已定,豈能再漲?”一片反對的聲音。

“司會其心私也。”有人還道,這是察覺了石尪的用意。

“各縣之糧由高府經手收購,所用之錢全由大府鑄造。”熊荊不願在鑄幣上撈錢,忍不住開口。“各縣邑付郢都銅價工費即可。”

“大王……”群臣聞言一怔,而後齊聲高呼道:“大王英明!”

石尪看了熊荊一眼,只好道:“然各縣邑當輸金於郢都,若齊人持新幣來,不至無金可換。”

“然。各縣邑需輸金存於郢都,此金非不佞所有,此金乃銀行所有。”熊荊贊同石尪的提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限花錢系統

兩斤滴龍蝦

在綜漫世界收集庫洛牌

嫋嫋紫鹽

樂傾希gl

別克陸上公務艙

迷失時空

緋之舞

一嫁再嫁,罪妃傾天下

貓的回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