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九章 資敵,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做,一是齊人不斷逃向魯地覓食盜竊,禁之不絕;二是齊國已成魯地外圍屏障,要滅魯,先滅齊。齊人全都餓死了,魯人也難以獨善其身。三則是因為儒家的‘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我幼,以及人之幼。眼睜睜看著齊人餓死是大不仁,因此在魯人決定給予齊國谷種之前,已有一些儒生翻越國境,前往齊國。

秦王有命齊國不得不給,不給便是引火燒身。齊人這樣做的結果則是讓魯人的仁義之舉變成了資敵行為。雖說此時楚人關注的焦點是避遷蓬萊,可事情一傳到壽郢和啟封還是擊起了軒然大波。楚禮周禮之爭後,魯人已成異類,而今又資敵於齊秦,一時被罵成國賊。

東野固揹負著荊條來到啟封大營,見到熊荊便大拜喊道:“臣東野固拜見大王,臣予齊人東洲之谷,臣有罪,請大王治罪。”

負荊請罪,老邁的東野固把其他人的罪責揹負在了自己身上,熊荊不知道說什麼好。寬恕他,以後其他人也這麼幹怎麼辦?不寬恕他,懲罰他又有什麼用。再說這件事知己司早就知,一些朝臣也知道,諸人預設而已。

“起來吧。”熊荊暗歎口氣,即便東野固跪在身前,也覺得魯人離自己越來越遠。

“臣有罪,臣不敢起。”東野固頓首。

“你想跪那就跪著吧。”熊荊也不勉強東野固。魯人就是周人,周人以周禮行事,符合楚國因俗而治的宗旨。“此事正朝以為魯人有罪,而非東野卿你有罪。故而……”熊荊沉吟了一下才道:“但凡送谷種予齊人之魯地縣邑,不再班列於朝。”

“大王?!”東野固大驚。

越人不是楚人,但越人可班列於正朝;魯人以後不再是楚人,也可以和越人那樣班列於正朝。只是,因為魯地不再屬於楚國,魯人不再是國籍上的楚人,有關楚國的內政事務魯人已無權朝議,他們只是以諸侯的身份班列。不再班列於朝,是連諸侯的身份都剝奪。

“正朝朝決便是如此。”熊荊道。“為防再度資敵,彼等縣邑冶鐵之焦炭不再供給,兵甲、火炮亦是不再售賣。但避遷所予噸位不變,新增噸位亦不變。”

主要是政治上的懲罰,沒有針對任何一個人,新增的水泥船也沒有扣除噸位。但東野固明白這種懲罰的分量,他頓首道:“此事罪只在臣一人,請大王罪我。”

“左尹府與正朝對此已有決斷,你求我又有何用?”熊荊不免苦笑。“楚國之事,決於正朝。你若自覺有罪,守好穆陵關、守好荷水便是。此利於魯,也利於楚……”

“我魯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臣必死守穆陵荷水,使秦人不得寸進。”東野固大喊道。

東野固的大喊有些突兀,熊荊也不贊同他的話語。“魯人是魯人,魯師是魯師。魯師當戰至最後一人,但魯師戰沒後,魯人應當降秦。”

“大王!”東野固以為熊荊說錯了或者喝醉了,他抬頭看時,熊荊神色如常。

“魯師之目的,乃保護魯地之庶民,魯師皆沒,魯地何戰?”熊荊問道。

“儒法誓不兩立,魯人又豈能降秦?!”東野固無法去想象魯地會投降於秦國。“若是降秦,數世之後魯人皆以己為秦人,”

“魯地貴人已避遷至蓬萊,貴人若在,魯人便在,庶民之以為何用?”熊荊反問。“庶民知魯國之過往,知魯國之輝煌?庶民不知也。他日復魯,若有人知其為魯人卻自稱為秦人,殺之便可。

東野卿久為將率,當知仁義無用,武力可貴。貴人之所以為貴人,乃因貴人持有武力,而非貴人心存仁義。貴人施仁義,強者必然不屑,弱者感恩戴德,然弱者百萬亦不如強者一萬。齊國尚有大軍十萬,齊人不敢與秦人戰,此何用?若各國皆派士人至稷下學社辯說,齊人必勝,可此勝又何用?

天下並非以詩書學說鑄就,是以鮮血與屍骨鑄就。魯地素多敢言不敢戰之徒,東野卿不要為彼等所惑。”

東野固離開前,熊荊悉心忠告。他預料道這將是他的最後一次謁見,以後便再也見不到他了。見不到人很多,東野固之外,昭黍、屈遂、宋玉、藍奢……,這些人本月都將前往新郢,他們也見不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限花錢系統

兩斤滴龍蝦

在綜漫世界收集庫洛牌

嫋嫋紫鹽

樂傾希gl

別克陸上公務艙

迷失時空

緋之舞

一嫁再嫁,罪妃傾天下

貓的回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