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梅枇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9章 春風得意,北朝紀事,綠梅枇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后心裡美, 鄭忱嘴上奉承,心裡著實不喜。當然李司空有本事他是承認的, 平平安安回來也就算了, 竟然還立下如此大功, 一時加官進爵,連李貴嬪都憑空得了不少好臉色。
更別李十二郎了——原本太后是要賞他父親,李司空卻專程上奏摺,兒子不堪用, 不如賞孫子。
這簡直恃寵而驕了!鄭忱幾乎是咬著牙笑, 卻不得不嚥了這口氣。
一時李家賓客盈門,只不知什麼緣故,李司空卻又上了辭表,閉門自守——算他有點自知之明。
這上下歡騰的氛圍, 連嘉穎見了嘉語, 都少不得道一聲:“妹妹大喜!”
嘉語沒有應聲, 一點頭就過去了。不知怎的,嘉穎覺得她腳步有些匆忙,匆忙到近乎惶然——卻是往暢和堂方向去。
嘉穎倒是想要跟上去,猶豫再三,還是罷了, 如今自個兒姻緣塵埃落定, 雖然是急了些, 但是三娘確實沒有作梗, 人報之以木瓜, 我回之以瓊琚——到底姐妹一場,何必再提從前那些個齟齬呢。
嘉語到暢和堂,王妃正在理事,聽到嘉語來了,耳朵裡雖然還聽著管家娘子的話,餘光卻不免多看她幾眼。
自與李家訂親,這大半年裡,嘉語得上安分守己,還能為她排憂解難。當家理事雖然學得不怎麼樣,也算孺子可教。雖然前兒又有些風言風語,到她才到洛陽時候的事兒……王妃當然是不信的。
這兩年來,嘉語給她的印象已經從初來的任性輕狂,變成了沉穩有度。卻不知道什麼事讓她這樣慌張。王妃讓芳桂先搬了坐具請她坐,又三下兩下把管家娘子打發了。
然後方才問:“三娘怎麼來了,走這麼急,日頭又毒,仔細中暑。”
嘉語強笑道:“勞母親掛記……無礙的。”
卻不往下。王妃往左右一瞧,左右也不過芳桂,芳梅兩個,是她心腹,她一向不避,嘉語是知道的,卻如何……這等作態?心思一轉,略點點頭,芳桂、芳梅退了出去。
嘉語眼看著芳桂、芳梅退出門,方才與王妃道:“我聽太后命宜陽王叔接手朔州?”
竟是這檔子事,王妃略略一怔,不知道這個繼女何以對政事生出興趣來——如果是景昊或者昭熙在朔州,那又另當別論,哪怕是李司空出徵呢,關心也都是應該的。但是如今去的是宜陽王。一時笑道:“像是有這麼回事——朔州動亂已平,宜陽王不過去處理些後事,再無須擔心的。”
嘉語眉目裡憂色不減,卻道:“我聽,太后讓宜陽王把降戶驅趕至冀州、瀛州、定州三州就食……”
李司空不過帶了幾萬人馬,都是禁軍,樣子唬得住人,卻是多少年沒見過血。再加上有鄭忱背後掣肘……幸而到了朔州,不過戰幾場,倒沒有露怯。之所以這麼快能平,當然是因為大批人馬投降的緣故。
——能當兵,誰想當賊呢。
“是災民,”王妃笑道,“這就是三娘有所不知了,朔州、代州、雲州都是軍鎮,鎮民上馬是兵,下馬是民。如今既然已經解甲投降,就都還是我燕朝赤子。這幾個州縣之所以動亂,主要還是因為連年災,刺史……巡撫不得力,冀州、瀛洲、定州都是大州,讓災民過去,也算是求條活路。”
這回輪到嘉語怔住,她想了想,道:“但是我聽,李司空上書,是希望朝廷能夠改鎮為郡縣,就地安置,再加以賑濟,以平息亂心……”
王妃瞥了嘉語一眼,想道:三娘對李十二郎……雖不及當初對蕭阮,也算是很上心了。
“……我雖然不通政事,但是琢磨得久了,也有一二心得。”
王妃對此並無興趣,燕朝最重軍功,所以才有如今李家滿門榮耀。宜陽王過去,不過是撿個便宜——總不能連這點子邊邊角角都不與人分。做人哪能這樣呢,自己吃肉,總要讓別人喝口湯吧。
只是不好掃繼女的興,隨口應道:“你。”
“冀州,瀛洲,定州雖然是大州,人口繁盛,但是一州之地,如何養得起兩州之人。雙方難免衝突。朔州、雲州、代州久災之民,羸弱之軀,單打獨鬥就是死路一條,只能抱團求存。一旦抱團,就須得有人為首,有人為謀,聚眾為從……則亂勢又成。”
“太后也是一片愛民之心。”王妃有些著惱,“不然,國庫空虛,賑濟不及,能奈之何?”
嘉語在心裡腹誹,把永寧寺、寶光寺拆了,沒準就能救起一半人——然而她也知道,太后姐妹篤信佛理,這話是萬萬不能出口。
沉吟片刻又道:“可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