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匪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章 院試開始,紅樓之公子無雙,司馬匪鑑,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院試距離鄉試還差一步,所以不在省城舉行,各地的院試不一定是定期的,因為院試是由學政巡迴一個省,宛平是京縣,佔了提前考的便宜。

早在院試之前,劉東昇就舉行了西路廳的府試複試,由賈琮這位縣、府雙案首親自指導秦鍾八股文的技巧、門道,秦鍾危險過關,只是秦鍾名次排在倒數,院試不是很樂觀。

宛平、大興、良鄉、房山、涿州,五個縣過了府試的童生,齊集宛平城內的考棚外。

每個縣的考生,都由本州縣的教諭、訓導(官學老師),或者知縣、縣丞派送。

考棚外,考生們嚴格按照地域來站隊,這樣西路廳院試就有五個隊伍,長長地排到外面大街。衙役維持秩序,驅趕無關人員。

院試的作保、親供與縣試、府試相同,由州縣官出具印結給學政,確保符合條件、不請搶手、不冒名冒籍。但是,規格上比縣試府試嚴格太多了,學政親自坐鎮,檢視差役檢查,而且,作保的人必須到位,學政親自詢問,這規矩,只比鄉試疏鬆一點。

卯時的夏季日頭不是很毒辣,氣溫適宜,幾片黑雲飄在宛平城頭,平白令人增添幾分沉重、緊張。

賈琮排在第一隊的宛平隊之中,他發現考棚、柵欄皆重新修理過,劉東昇雷厲風行,衙門差役三步一哨、五步一崗。

考生個個手跨考籃,沉悶、緊張,還有讀傻聊考生,正在唸念有詞地揹著朱熹的集註。

“難怪唐太宗:下英雄,入我彀矣。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下知,科舉制度,造就了多少悲劇,也網羅了多少英才……”賈琮不由感嘆。

考棚入口的木柵欄,左方擺一張條案,劉東昇坐在條案後的椅子,按照手中印結唱名。

各地州縣官站在他後面,表情肅穆,不時把眼神看向他們州縣的隊伍,似乎在:不要給我丟臉。

右邊站的是作保的廩生,劉東昇唱名一個考生,如果有廩生作保,那個廩生必須站出來證明。

“賈琮!”當劉東昇讀到這個名字,右邊的王應麟就站出來認證,秦鍾、匡六合也由王應麟作保。

看著差役搜查賈琮的考籃、身體、脫掉鞋襪,王應麟心道:“賈子禮,九歲的秀才,能不能破紀錄,就看你了……”

……

院試的考試內容,唯一多出來的是開始之前加一場經解、策論或者詩賦,這一場賈琮自然不在話下,輕鬆過關。而此時考的,依然是四書題、試帖詩。

五經題要等到鄉會殿才出,所以,一般讀書人,都是把四書啃爛了再。

今年癸酉院試,劉東昇的命題出自《論語,顏淵》: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桌子按《千字文》分出號數,一看到這題目,賈琮心道:“訴訟?羅訟棍?劉學臺出的題目,好像意有所指啊……”

賈琮回憶那位扒灰聖人朱熹的集註:“聽訟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則無訟矣……”

四書要熟,朱扒灰的集註也要熟。

略略醞釀,喝水、吃早點,悠哉悠哉的賈琮早已想出一篇邏輯通順的文章來。院試嚴格,劉東昇這種輕易不出差錯的人,是不會進來觀看,留意哪個考生的,以免予人口舌。

是雙案首,其實考棚中也有考了好幾年的童生,恰巧距離賈琮不遠的一位哥們,便是前年的雙案首,涿州才子張茂才。院試淘汰率太高,茂才兄考了兩次都被刷下來,於是頭懸樑、錐刺股、熒光映雪,苦讀兩年,這回茂才兄信心十足!

張茂才目光挑釁地看過來,彷彿在:“院試案首,是我張某饒!別跟我搶!”

然而在賈琮眼裡,似乎見到了《水滸傳》的幾位壯漢,手提大刀:你要吃刀板面還是混沌面?

賈琮啞然失笑:“涿州張茂才?剛才排隊,還在背朱熹集註的,不就有這位仁兄嗎?”

科場無情,競爭無情,唯有大浪淘沙,才能淘出黃金珍珠,京縣雙驕祁佳、顧貞在府試就敗北,賈寶玉也敗於府試。在考場中,除自己外,其他人都是對手,考了兩輩子的應試,賈琮不止有強大的自信心,還有強硬的心理素質、應試思維!

這道院試題目,難也不難,前人就已寫過,有的考生背下來,就照搬照抄。如果學政不知道前饒某篇文章,是有矇混過關的希望的,但劉東昇這種連《笑林廣記》也要看完的學政,不容易矇騙……

其實三道童子試,雖然沒鄉會殿那般嚴格,但是對於時運不濟的人,也許一輩子也過不去。明朝便有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逍遙雷王

元如一

重生之娛樂帝國

大刀闊斧

龍的煩惱

丟丟

戀戰星夢

韓錯

十佳女

冬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