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二一章 傳國璽,逍遙大亨,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花。這幅地圖果然如同自己所想像的那樣,是一幅牽扯到傳中的傳國璽的地圖,或者是與丟失了一千多年的傳國璽有關的線索。
傳國玉璽在華夏的地位那是毋庸置疑的,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傳國璽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從始皇帝開始,這方玉璽就被華夏人認作是德承下的象徵,要不然這方玉璽也不會被叫做“傳國玉璽”。
光是從名字上就足以看出這方玉璽的珍貴『性』和重要『性』。
只可惜,傳國璽從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焚之後就消失無蹤,後面不管是宋、元、明、清四朝的皇帝怎麼發動下人去找這方玉璽,但可惜都不曾找到。
號稱華夏曆史上得下最正宗的明朝,其開國皇帝朱元璋一生之中有三大憾事,排名第一的就是一輩子沒有找到傳國璽。可見傳國璽在炎黃子孫眼中的地位是多麼的高!
當然,有關於傳國璽的傳聞也是多不勝數,可全都是假的。但真正的傳國璽卻是從李從珂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這一點倒是真的!
之前楊靖從西伯利亞得到末代沙皇寶藏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奇怪的半截魯班盒,但他當時並沒有往傳國璽這方面想,畢竟華夏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寶貝太多了,而在海外飄著的寶貝更多,都是被那幫子強盜給搶走的。
當年俄國可是八國聯軍的一份子,北極熊可是沒少禍禍燕京,他們也沒少搶走華夏的寶貝。
所以當時楊靖發現這個奇怪的半截魯班盒之後,真的是沒有往傳國璽這方面想。
即便是今在梅隆莊園看到另外半截魯班盒,楊靖也以為這只不過是一整套的魯班盒而已,一開始即便是他發現了盒子中藏著有東西,但也沒有往傳國璽方面考慮。
一直到哈珀勞倫斯惡意競價,楊靖再次用透視技能觀察那團絲絹的時候,隱約看到了一個“受”字,這才猛然想起了傳國璽
果然,當時豪擲一個億並沒有浪費,這張圖果然是有關於傳國璽線索的一幅圖。
絲絹並不大,差不多和一張十六開的紙差不多大。在這張絲絹的頂端,就寫著“受命於既壽永昌”八個行書字型。
然後在這八個字下面,有一個箭頭,直指圖中的一個名字叫做“越城觀”的地點,很顯然,這個越城觀應該就是那個名叫越城子的道士的老窩。
如果不是越城觀這三個字,楊靖也無法確定這個越城子就是一個道士,但現在看起來,這個越城子極有可能就是一名道士。
唐朝尊道教為國教,後唐可是打著唐朝繼承饒名號建立起來的,自然也是尊道教了,而且歷史傳聞也後唐末帝李從珂極為通道教。
就是不知道這個越城子和後唐末帝李從珂到底是什麼關係。
這幅畫上除了那八個字以及那個越城觀以及越城觀之外,其餘的就是一片山水了。
這幅圖雖然是畫在絲絹上的,但畫的極為精緻,看得出來這個越城子的畫技還是極為高明的。
畫中的下方是一片山峰,這些山峰很奇怪,楊靖仔細的數了數,一共有十六座山峰,而且從這些山峰的位置來看,顯然是距離這座越城觀不遠的位置。
而越城觀就位於這片山峰北邊的山腳位置,那是一座看起來並不是很大的道觀,而在道觀前面則是一條洶湧的大河,橫穿崇山峻嶺,消失在遠方。
這幅畫很簡單,就是幾個字、一片山峰、一座道觀以及一條大河,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別的東西了。雖然畫中山上有很多樹木,可估計沒什麼用處。
最關鍵的就是這座道觀了!
楊靖甚至都在想,那方已經失蹤了千年的傳國璽,是不是就藏在這座道觀中?畢竟後唐末帝李從珂抱著傳國璽投火自焚,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可火能夠把人燒死,卻無法燒壞傳國璽啊。
很有可能就是傳國璽在滅火之後被某人找到了,然後藏了起來。而這個找到傳國璽的人,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這位越城子。
要不然這個越城子幹嘛費那麼大勁造這個魯班盒?幹嘛要在魯班盒中藏這麼一團絲絹?絲絹中幹嘛要寫上“受命於,既壽永昌”這八個大字?
別的不敢確定,但絕對可以確定這個越城子應該和傳國璽直接接觸過!
就是不知道圖中所畫的這個越城觀到底是在什麼地方
ps:鞠躬感謝“魚兒62”100的打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