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四六章 碑刻,逍遙大亨,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身處在地下,楊靖也搞不清楚東西南北了,只能以前後左右來分辨自己的位置。

在這個巨大的洞穴大廳的一角,有一道已經開啟的石門,楊靖舉著燈走了進去,立刻就被裡面的東西吸引住了視線。

這間石室應該是武則陵墓中還沒有用到的一處石室,至於武則想用這間石室盛放陪葬品還是其他的什麼東西那就不得而知了。

石室的面積還算可以,長寬足有五米多樣的樣子,高度也在兩米半左右。

在這間石室中,擺放著不下二十個高低不平、大不一的石碑。

楊靖湊近了其中一個高約一米二、寬約五十公分的石碑,藉助著燈光仔細一瞅,就覺得自己的頭皮開始發麻。

倒不是這個石碑上刻著什麼嚇饒東西,而是楊靖千想萬想,卻真的是沒有想到竟然能夠在這間地下石室中看到這個碑刻。

“孟法師碑銘:觀夫太陽始旦,指崦嵫其若馳;巨川分流,趨渤澥而不息。是以至人無已......”

由不得楊靖頭皮不發麻,實在是這個石碑上刻的這幾行字太有名了,這是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褚遂良的傳世名作《孟法師碑》中的開頭內容啊!

作為初唐四大家之一,楊靖對於褚遂良還是比較瞭解的。楊靖曾經從二師父肖老給的一些有關於古代書法名家的資料中看到過這篇傳世名作的資料。

“《孟法師碑》全稱《京師至德觀主孟法師碑》,唐代正書碑刻,唐岑文字撰,褚遂良書,貞觀十六年刻,碑石佚次,僅有清代李宗瀚藏唐拓本傳世。”

資料上是這麼介紹的,那意思就是,喜好書法的李世民命令岑文字寫了一篇《孟法師碑》的文章,然後讓褚遂良書寫,最終雕刻在石碑上。不過那個石碑早就丟失不見了,現在存有的只是清代李宗翰的唐代拓本。

僅僅是李宗翰儲存的這本唐代拓本,就已經是國之重寶了,更別《孟法師碑》的原碑刻了。那玩意要是能找到,絕對是最為珍貴的文物之一。

而眼前這個碑刻是個什麼鬼?難道這個碑刻真的是《孟法師碑》的原碑刻?

楊靖並沒有見過李宗翰的唐代拓本,但從這個碑刻上,楊靖卻能清楚的感受到一股子大氣撲面而來。正反兩面的碑體上刻著密密麻麻的字跡,但這些字跡即便是不懂書法的人看上去,都覺得極為舒服,這絕對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碑刻。

如果這個碑刻是真的,那就太重要了。

二話不,左手拂過,聖戒頓時就給出了楊靖想要的答案。

“《京師至德觀主孟法師碑》,褚遂良、岑文字、趙大石,642年。”

果然是《孟法師碑》的正品!

楊靖不禁喜笑顏開。聖戒給出的答案是不可能出錯的,本身這篇《孟法師碑》就是岑文字撰、褚遂良寫的傳世名作,至於那個趙大石,估計就是石刻工了。而642年的年份,也恰好對的上這個碑刻的年份。

“國寶級的寶貝啊!”楊靖樂滋滋的再次伸手一拂,這方石碑頓時就被收進了儲存空間。

第一個碑刻就是這麼好的寶貝,楊靖也不禁對剩餘的那二十多個石碑充滿了期待。

第二個石碑繼續讓楊靖心臟狂跳不已,因為這個碑刻竟然是初唐四大家之首歐陽詢的一篇碑刻,而且這片碑刻沒有任何歷史記載,如果要是拿出去的話,絕對可以引發轟動的。

歐陽詢可是褚遂良的書法老師啊!那名氣可不是一般的。

第三塊碑刻雖然不大,上面僅僅只有一百多個字,但卻同樣牛比無比,竟然是柳公權臨摹書聖王羲之的《長風帖》碑刻正品。

第四塊碑刻的鑑定結果差點讓楊靖的心臟宕機,因為這個碑刻上的字跡竟然是出自於鍾繇之手,而且還是鍾繇的楷!

鍾繇是誰?估計全華夏學書法的人就沒有一個不知道這位大宗師名字的。

鍾繇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的書法家、政治家,擅長篆、隸、真、孝草多種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

法啟蒙老師是晉代著名的書法家衛鑠,也就是衛夫人,而衛鑠正的老師就是鍾繇,所以,從輩分上來算的話,王羲之是鍾繇的徒孫。

鍾繇在書法界的地位極高,和王羲之並稱為“鐘王”,排名更是還在書聖王羲之之前。

這塊石碑有點殘缺了,少了一個角,但碑刻的內容並沒有少。這個碑銘為《河東論》的碑刻,在歷史上也不曾記載過,但聖戒給出的答案確實是鍾繇的作品無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公主靠選秀綜藝出圈

慕綿

大軍閥

幽雨

唐朝大齡剩女

羽外化仙

[周九良]摯愛

左岸不吃梨花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