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雄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三十章 陸謙要稱帝,長風萬里盡漢歌,漢風雄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隔三年,女真二度伐遼,必有所持也。”
奉天殿內,齊國文武重臣齊聚,陸謙將北地傳來的訊息與諸人分說,一時間大殿內議論紛紛。眾所周知,女真人與契丹議和,實乃是以蛇吞象——由一完顏部,一統粟末江(今第二松花江)以北,寧江州(治所在今吉林省扶余縣東石頭城子)東北,方圓千餘里,戶口上十萬的女真各部。而後馬不停蹄的大軍直直南下。短短兩年的光景,便奪取了整個東京道,更擊敗了契丹軍的反撲。
這可不就是現實版的蛇吞象麼?
這吃撐了,迫不得已的與敵人議和,以好給自己消化戰果的時間。
上天便是再庇護女真,那最基本的萬物運轉規則也是無法改變的。想要實力強大來,那就要吃食與消化相配合,二者相輔相成,這才能叫‘人’強健壯大來。
三年前的女真已然吃撐了,他們只能停下自己的腳步,努力消化腹中的食物,以叫自己越發的強壯強健。而當女真人徹底將早前的獵物吸收消化,那時候就是契丹的死期。
這已然是益都朝堂上文武重臣所共鑑的認知。
“天祚皇帝,耽酒嗜音,禽色俱荒。亦如那趙佶一般,已然遭受大難,偏偏尤不醒悟,斥逐忠良,任用群小。拒諫飾非,窮奢極欲,盤於遊畋(打獵),信用讒諂,以至於寶貴時日白白浪費之,喘息之機盡數錯過。現今契丹內部傾軋劇烈,紀綱廢弛,人情怨怒,金人乘其敝而攻之,又有我軍為後合,必能一舉掃蕩乾坤。”
蓋因為陸謙對契丹的南京、西京兩道念念不忘,早完顏希尹出使益都時候便於他們明著說來,故而這女真人一起兵戈,契丹真的想要不滅都難啊。
“大王之意,莫不是現下便要整兵備馬,好夾擊契丹?”林沖為首的一干武將,這時候眼睛紛紛明亮起來,摩拳擦掌道。
陸謙沒有說話,而是看向了宗澤、聞煥章他們。二人也沒去開口,先出列的乃是趙明誠也。
“臣以為不可。此刻便整兵備馬,林都督未免操之過急也。那契丹好歹是北疆大國,縱然國力頹廢,亦不是輕易便可剷平的。臣以為我軍現下且坐山觀虎鬥,更是得利。”
“臣附議。”陳觀上前一步道。“今日我國與北遼貿易繁多。如是契丹戰事吃緊,那刀兵戰甲定然更依賴於我國,期間有大利益,不可不慎重。”已經是戶部左侍郎的陳觀,眼光很能著重於商業利益,這是他與宗澤、聞煥章他們這些正牌士大夫出身之人最大的不同。他是唯利是圖的豪強。
一番爭論說道了這兒,聞煥章開口了。“大王容稟,那女真已生一同塞北之念,我朝亦當加快步伐,早日一統天下。如此才好整兵北上,勒石燕然,直搗黃龍,收復遼東,再現漢唐之雄風。”
“臣且以為可使人出行杭州,直言上意,再讓秦將軍揚兵耀武,逼摩尼教就範。同時大起海上舟師,進逼東南沿海各地,叫南宋顧此失彼,招架不堪。逼南宋主勢窮而降。如此這中原大地只剩偏居川地的蜀宋也,豈還能為禍中原?”這攘外先安內,可是中國自古以來都傳承的一思想,可不是常凱申發明出的。雖然陸謙上輩子知道這句話的時候,真就是因為常凱申。
“聞相所言甚是,老臣附議。”宗澤年到六旬,但真沒見有一絲蒼老姿態。整日精神抖索。
“然老臣且以為,今日大局已成,天下抵定指日可待。大軍南征北伐勢如破竹,捷報頻傳,形勢一片大好。大王更興文治,勸農桑,天下億民歸心,此眾望所歸,天命所定也。故而,萬事皆以俱備,大王當早日登基為帝,定元肇始為上。”
這話一出,那是滿殿文武重臣先是一愣,這種勸進之功竟然被素來守正的宗澤給拿了去,不少人這一刻都想扇自己的耳光,隨後是紛紛齊聲附和。以陸謙如今之聲勢,早就應該稱帝建元,這大王與皇帝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更休說這皇朝一立,必然要大封群臣,對於滿朝文武軍兵都是一巨大之激勵。
在眼下時候,確實該籌謀登基大典了。
“中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惟劉漢與我大齊。匹夫起事,無憑藉威柄之嫌;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
“……故如此,開基創業,既宏盛世之興圖,應天順人,宜正大君之寶位。既膺在躬之歷數,必當臨御於宸居,伏冀俯從眾請,早定尊稱。”
當日的廷議並沒有傳播開來,然而八月初一,大朝會上宗澤、林沖牽頭,滿朝文武百官聯名上書陸謙,請他即位稱帝。這事兒就再也遮掩不住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