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8章 幾分心思,盛京,淺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歲聿云暮,許是老天爺看在年節將至的份上網開了人間一面,大雪終停,北方雪災逐漸可控,大魏朝堂也終於走上正常運轉——直觀體現為,某一部分朝臣開始有功夫質疑季景西監國的正統性。

朝廷之上,新一輪的詆譭、反對、扯皮拉開大幕,言官們的奏章雪花片般飛向集賢閣。

季景西對此的處理辦法很簡單——將這些反對之言全部丟給幾位宰輔。

既然當初幾位相公都支援他出面主理政事,那麼理所當然地,他們也該負擔起對這一決定的解釋義務。

季景西沒功夫應對這些,他全副精力都放在另一件事上——為這場勤王之戰論功定賞,秋後算賬。

這無疑是件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畢竟他只是監國理政而非登極御宇,承德殿裡的老皇帝活著一日,這場戰事的最終定性權便難以落到季景西頭上,季珪一干人的最終處置也非他說了算。

可此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離年節沒多少日子,城外卻還駐紮著各州聯軍十幾萬,鎮南軍、漠北軍的主帥也因此被迫滯留京城,幾乎整軍參與到這場叛變中的徵西軍更是群龍無首,大魏西境空門大開、防衛薄如紙糊,隨時面臨著被西羌諸國大破城門的險境。而當初奉季珪為新帝的那些官員,連人帶家眷,也都在詔獄裡蹲著,等待判決。

此外,除了那一小撮“忠義硬骨”,例如寧死不屈的鎮北王袁穆、酷刑加身的鴻臚寺少卿楊緒冉之輩,其他在盛京淪陷時陷敵的官員也在忐忑不安地等待處置清算。

這部分官員,特指當初未明確表示認同季珪帝位,但也沒有做出實質性反抗之舉的群體。

朝中支援治罪這群人的聲音不在少數。

他們的理由是,那些被俘的朝官,無論從律法上還是道義上,季珪謀反時,應當“以死明志”,向遠在鳳棲山的老皇帝表切忠心,否則便是“失節”——丟命事小,失節事大,失節的人,不配在朝為官。

季景西理政的經驗尚淺,思想也與那些迂腐文人不同,驟然在奏章裡看到這一觀點,整個人都不太好。

他倒是覺得,率先提出這一觀點的郎志高郎御史才是不可理喻。

鳳棲山秋獮,老皇帝帶走了四品以上的京官,看似浩浩湯湯,實際滯留盛京的官員才是京官中的絕大部分——這絕大部分,是朝廷中樞得以正常運轉的中堅力量。

季珪破城稱帝,的確有寧死不屈者以死明志,可活著的更多。以那位郎御史的觀點,這些活著的都應算在陷敵失節隊伍裡,全應當治罪。

……合著不是你家的朝廷,你折騰起來不心疼啊?

季景西在漫天奏章裡挑出了一堆相同言論的摺子,一個個查上奏者誰。不查不知道,好傢伙,全是參加了鳳棲山秋獮的!

這要不是在趁機排除異己,他把頭撇下來當球踢!

他就不懂了,這群人憑什麼覺得摺子遞上來他就得同意?這群蠢貨一沒參戰,二沒出力,回京就坐享其成,竟還要求那些出力的被治罪……祿米太多,吃飽撐著了?

他脾氣上頭,直接駁回了奏章不說,還要反過來治郎志高一個以權謀私。

……誰知卻被楊霖攔下了。

楊相公倒是沒有試圖讓他理解那些人堅持的“氣節”,他只是無比淡定地告訴季景西,你就算駁了一個郎志高,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郎志高,如果今天批閱這些奏章的不是你臨安郡王,而是承德殿裡的皇帝,他非但不會生氣,還會很贊同。

楊霖趁機給他上了一課。

“凡帝王,在鑑定臣子的忠心上向來極度苛刻,沒有一個帝王可以忍受自己的臣子不忠。”楊霖道,“當忠君之義與自我生死之間面臨二選一,皇帝希望臣子們選擇前者。你之所以不這麼認為,甚至覺得荒謬,是因為這些人還不是你的臣子。”

景小王爺似懂非懂:“……所以,陷敵的官員沒有以死明志,真的是不忠?”

“度量狹隘的皇帝是這麼認為的。”楊霖答。

季景西:“……我自認心胸還算寬廣。”

楊霖:“你是皇帝?”

“……”

楊相公被他難得一見的呆愣取悅了。

楊霖壞心眼地多欣賞了片刻自家女婿的懵逼(甚至想把大兒子喊來一起欣賞),看夠了,不緊不慢地為他出謀劃策:“何必糾結於此?你既不認同,那便按你的想法來,橫豎眼下也沒誰能越過你去。”

季景西蹙眉,“您似乎並不意外有人會拿‘失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甜妻:厲先生的私寵

秋二月

罌粟妖妃

笑傲網路

炮灰npc成了全員白月光

枕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