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7章 監國,盛京,淺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他越說越覺得這就是真相,聯想到近日朝中針對他源源不斷的彈劾,廢太子的呼聲日漸高漲,加上軍中愈演愈烈的肅清……季珪越發覺得,就是老七在幕後主導一切,目的就是為了拉他下臺,空出東宮之位!
“還請父皇為兒臣做主!”季珪痛心疾首,“兒臣入主東宮二十餘載,從未有一日敢懈怠,便是有錯,也錯不至此啊!此事起於老七與景西的私怨,卻生生被有心之人擴及至朝堂之爭,父皇切不敢聽信小人讒言,讓兒臣蒙受這不白之冤!”
他重重地一連磕了三個響頭,直磕得腦門都火辣辣疼,大有對方不答應他就不起來之勢。
老皇帝定定看了他許久,開口,“太子,你可知,就在你進門前,兵部與大理寺已將小青山刺殺的調查結果呈到了朕面前。”他將手邊的奏章輕飄扔到季珪面前,“你自己看吧。”
季珪直覺不好,猶豫地起身開啟奏章。
片刻後,只聽啪地一聲,奏章應聲落地,季珪再次急惶惶膝行至皇帝腳邊,痛聲大呼,“不是我!父皇!那些刺客不是我安排的!我沒有刺殺景西!我與他並無深仇大恨,何至於冒險殺他?這是汙衊!父皇您相信我啊父皇!!”
那摺子裡赫然寫著,為刺客通風報信的內賊乃昔日東宮門下,那些刺客之中也有東宮的人手。小青山圍殺,確確實實有東宮手筆。
老皇帝不再看他,只失望地嘆了一聲,喚來值守的禁軍將人帶下去。
勤政殿內還回蕩著太子逐漸遠去的喊冤之聲,李多寶重新回到內殿,為主位之上咳個不停的皇帝換一杯熱茶。老皇帝伸手去拿茶盞,卻在下一秒哆嗦著將茶盞打翻在地。李多寶當場嚇得三魂去了倆,二話不說跪地請罪,一抬頭,卻發現停下咳嗽的皇帝正擰眉望著帕子上褐紅的血。
李多寶眉心一跳,迅速低下頭。
魏帝若無其事地將帕子丟到一旁,擺擺手示意他起身。後者未敢讓任何宮人進殿,親手麻利地收拾了殘局,又換了杯新茶,而後在皇帝默許下,將沾血的帕子丟進角落的火盆中毀屍滅跡。
一套動作下來行雲流水熟練至極,顯然做過不止一次。
老皇帝厭煩地將沒處理完的奏章推到一邊,窩在憑几裡閉目養神。
偶爾他也想做個不太敬業的皇帝,幾年前歌舞昇平、海清河晏時他也的確常常偷懶,誰想,到了合該頤養天年的年紀,反而沒有過去自在。戰爭、天災、爭權奪勢……好似隨著小一輩長起來後,這盛京就再沒平靜過。
奪嫡,當年他也經歷過,並且成功地打敗了虎狼般的兄弟們,以太子之身繼承皇位。那時他身邊有許多為他鞠躬盡瘁的能士功臣,太后、帝師、王照、謝韜……以及從小把他當英雄崇拜的季英。
對比起來,他的太子卻處處不如他。沒有厲害的母族,沒有為他指點迷津的長輩,沒有驍勇善戰的心腹……倒是還有個聰明人謝彥之,卻也從太子做下清曲池血案後,再未露面,不知是不是被楊家或景西折騰死了。
不過這也無妨,一朝太子,最重要的不是身邊有多少幫手,而是自身是否立得住。季珪做了二十幾年的太子,過去魏帝對他觀感平平,雖野心不大,人也非絕頂聰明,但做個守成之君也是可以的。是從何時起,他開始對太子有了不滿?是私調兵馬入城誅殺楊緒冉?是東宮賣官案?還是他此前在公主府與靖陽大打出手?
或許應該再往前推,到他一力主張為王謝二家平反時起。
那是季珪第一次毫不留情地打他這個父親的臉。
方才太子當著他的面說他並未刺殺季景西,魏帝是信的。他知道自己這個兒子是什麼德性。也正是如此,他感到無比失望。
想到曝屍荒野死不瞑目的司嘯,想到被定罪九族的司氏,皇帝便抑制不住心中澎湃的怒意。他失去了最為依仗的心腹,就為了殺季景西!可他的兒子,他的接班人,堂堂太子,東宮之首,未來的皇帝,居然還天真地以為他只是個有些野心的郡王?既然都已做了一半,為何不乾脆下狠心把人殺了?
想坐享其成?不,他只是怯懦地不敢擔責任。
他忽而問,“你可是也認為,朕對太子太無情了?”
李多寶搖頭,“老奴不敢揣測聖意。”
小青山圍殺,魏帝心知肚明背後謀劃者是誰。太子只猜對了一半,實際上,這場針對季景西的刺殺,是季珏奉他的旨意做下的。從京郊大營的內賊,到燕親王府內潛藏多年的棋子,再到那些死士……他甚至還佈置了後手,倘若這都無法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