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人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9章 大蜀王又來了(二十四),極品吳掌櫃,陶人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從西元前七十七年樓蘭人遷至鄯善,到王莽作亂的西元八年,大約八十年之間,漢朝於西域的威勢經常大過匈奴。漢室於西域設定都護,復於各處安置屯田兵,大致上得以將西域諸國置於統轄之下。漢匈兩國之間雖也有過大規模的烏孫、車師等地爭奪戰,但逐漸的,漢朝算是成功地將匈奴摒拒於西域之外。

遷往鄯善的樓蘭人,在不同於羅布泊的那口全然不含鹽分的淡水湖畔,開拓新耕地,建起了他們所要居住的城邑。遷來鄯善以後,樓蘭人從未遭受匈奴的侵襲,在擺脫了匈奴的桎梏這一點而言,樓蘭遷都鄯善算是做對了。

樓蘭人捨棄故土十年後的宣帝地節三年(西元前六七年),由百多名壯男所組成的集團,帶著約莫與人數相等數目的駱駝,由鄯善朝著樓蘭進發。他們準備從樓蘭城邑以及附近取出他們的族人從前埋藏的那些財寶。

為數百餘名的一行,三分之二為二十歲以上的壯漢,遷往鄯善之後,可說一天也沒有忘過樓蘭城邑與羅布泊,其餘的,十年前舉國南遷之時,有的還只是不解事的幼兒,有的是到鄯善之後才出生的。這班少年從他們出生到今天,在給河龍的禱告裡,沒有一天不提及樓蘭與羅布泊,但他們並不清楚那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地方,他們難以想像世界上真的有含帶鹽分的水與砂子;只知道有朝一日他們必須回到那兒,在那座美麗的城邑里生活;他們從小就被灌輸以這是他們的種族之神所定規於全體樓蘭人的命運。

不料這一隊人與駱駝的樓蘭之行以悽慘的結果告終。去時,他們於沙漠中央遭受匈奴軍襲擊,失去半數駱駝和十幾個人的生命。末了總算抵達了樓蘭,沒想到樓蘭已然成為一座不折不扣的要塞,到處充斥著漢兵,為要攻打佔據了車師的匈奴,調自漢土的大軍,川流不息的在這湖畔城邑開進開出。劫後餘生的那一行樓蘭人,別想說進城一步,就連城門都無法挨近,更不用說奢望挖掘自己的財寶了。

他們從沙丘上遠望腳底下的樓蘭故都,比起所居住的那個時代,眼前的樓蘭城邑和附近一帶已然面目全非。再俯視腳邊,悽風貼著地面刮卷,因而靠近地面的地方老是漩渦起一小股一小股的風沙,他們覺得十年前從沒有見過這種砂塵。城邑四周那些起伏有致的丘陵也變了樣子,顯得陌生而不再可親;至於原本澄澈如水晶的湖水,則一片汙濁,蘆葦變少了,只有靠近岸邊的地方,波浪碰撞著彼此的身體,徒然在那裡騷動個不停。河龍生氣啦如今已成為鄯善人的十年前那些樓蘭人心裡想著。他們不得不空手而回。

至此之後,鄯善人再也沒有回到曾經的故土,埋於樓蘭遺址下的寶藏消失在茫茫沙海中......

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除了被黃沙掩埋的樓蘭,還有一個曾經輝煌、卻消失於鐵血征戰中的王朝:大白高國,也叫大夏國,也就是後來的西夷,它是由一個崇尚白色、尚武善戰、極具神秘色彩的党項羌族建立。

党項羌是歷史上一個神秘而古老的民族,是一個飽受戰爭磨難為了生存不斷遷徙的民族,從青藏高原到黃土高原,一路躲避一路奮進,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最終在大西北落地生根,逐步建立了以夏州為中心的地方政權。

党項羌按不同的姓氏組合成大小不同數目眾多的部落,各部無君長,無法令,不相統一,尚處於原始社會階段。著名的部落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利氏(野利仁榮發明了後來被稱之為魔鬼文字的西夏文)、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等八大部落。其中拓跋氏勢力最為強大,在党項諸部中起領導作用。

“寧射蒼鷹不射兔,寧捕猛虎不捕狐”

党項族長期活動於青藏高原和我國西北地區,這裡地勢險峻,與外隔絕,生產落後,加之氣候多變,霜雪期長,屬於高寒地帶。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把党項人錘鍊得吃苦耐勞、健壯勇敢。他們能耐寒暑飢渴,擅長騎射,而且一般都身軀高大。嚴酷的客觀環境培養了党項民族剽悍好鬥、善於戰爭的生活習俗。党項婦女同樣勇悍好鬥,有記載這樣寫:“唐憲宗元和十五年七月,鹽州送到劫烏白池鹽賊拓跋三娘並婢二人”,說的就是党項婦女帶奴婢劫鹽的事,可見它們就連女人也是十分強悍的。

《舊唐書?党項羌傳》就記載說党項人十分記仇,但是復仇也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如果仇家有喪的話,則不能乘人之危。一些沒有能力復仇的人,也不會善罷甘休,他們會找一些強悍的婦女,去仇家放火燒其廬舍。党項人認為“敵女兵不祥”,所以就躲開,任其縱火。如果仇家和解後,則用雞、豬、犬血和酒,用髑髏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

萌萌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