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人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8章 大蜀王又來了(二十三),極品吳掌櫃,陶人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漠荒草生息不絕,反教春花盛放凋零。’
玉門關是中原西邊的門戶,傳說置關修建城牆時曾挖出一塊巨大的美玉,人們將它鑲嵌在城樓上,用玉石的光芒來指引過往商隊,由此而得名。這裡是通往西域、西亞以及歐洲各國的必經關隘,中原的絲綢、漆器、紙張等物產源源不斷由此輸向西方,而西域諸國的良馬、駱駝、葡萄、瓜果等也經此關傳入中原,所謂“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即形容玉門關的繁忙景象。
自樓蘭人首次看見漢軍之後的第三年秋天,樓蘭迎接漢朝的使者。那使者帶來片面的命令,要樓蘭人派出適當的人數,為出關往西域的漢人,運送水和糧食到沙漠中途。接到漢室這道命令的不僅只樓蘭一國,姑師亦復如此。
為此,樓蘭幾乎每日都得把大量的壯男遣送到沙漠裡去。揹負沉重的糧食,肩挑飲水到沙漠中途去迎接漢人,是樁相當艱苦的差事,樓蘭人多年來固然苦於匈奴的橫暴,但漢室仗著大國的武力所下的這道命令,也使得樓蘭人難以忍受。
自從樓蘭的部分壯丁不再到耕地,轉而揹負重擔到沙漠裡去之後個把月的一天夜裡,樓蘭人再度被許久以來不曾聽見的匈奴的馬嘶從睡夢裡驚醒。撞開城門闖入的十幾個匈奴人,馬蹄踏片城裡的街頭巷尾,向樓蘭人顯示他們依然健在。跨在馬背上的匈奴小夥子們,長槍尖端上挑著剛剛屠殺的漢人的首級。猶在滴血的首級,在月光裡閃著蒼茫的亮光。
第二天,一如往常那樣被遣往沙漠裡去的樓蘭小夥子們,殺害了三個漢族商旅,於黃昏時分帶著死者留下的東西回來。城裡的人看到這副情景,一齊歡呼相迎。樓蘭人開始認為既然非得隸屬強大勢力生存不可,與其跟了解不多的漢朝通好,倒不如選擇淵源較深的匈奴。
次日,漢人再度被樓蘭人殺害於沙漠裡,而以這樁事故作終結,樓蘭人再也不願意為漢使到沙漠裡去出差。不久,部分匈奴部隊開始分別駐紮到姑師和樓蘭兩國來。從此,樓蘭的小夥子們不時突襲路過的漢使。
漢朝與再度入侵玉門、陽關附近的匈奴初次於西域的沙漠地帶兵戎相見,是在這一年西元前一百○八年初冬。漢將趙破奴率領數萬大軍進入西域,立時大破匈奴使之敗走北方,進而乘勝直驅羅布泊畔,攻打姑師和樓蘭。
樓蘭轉眼之問便被漢室大軍所包圍。由於漢軍的進攻太過突然,城裡根本無從戰備,大夥兒只得拱手望著漢朝的武將王恢率領七百部卒破城而人。漢軍開進城中央的王府,國王立即被捕。樓蘭國王被帶往趙破奴的營帳裡,被迫歸順漢室,同時連夜交出其長子,以備送往漢室充當人質。
漢軍將樓蘭納入手中之後,接著攻下姑師,使得烏孫、大宛大為震驚,而於次年春天班師回朝。
漢軍一離開西域,匈奴部隊立即迫不及待地開進樓蘭。樓蘭王不得不一如先前歸順於漢室那樣,被迫誓死效忠匈奴,並把次子送去當作人質。
一度於西域大動干戈的武帝,開始運用武力來經營西域諸國。當大宛拒絕漢室千金交換駿馬的建議,進而把前往交涉的使者斬首之際,武帝大為震怒,決意興兵征討大宛。太初二年(西元前一○三年),李廣利率領六千騎正規軍與數萬少年無賴進入西域。不料,此時西域諸國率皆閉城拒絕供給軍糧,因此,遠征軍固然直抵大宛,大半士兵卻處於飢餓狀態。面對以逸待勞的大宛軍,漢軍的戰敗是可以想見的;李廣利狼狽地收拾生還的少數殘兵,總算回到了玉門關。武帝憤怒於李廣利處理不當,下了道敢入關者斬的敕諭,將敗軍拒於玉門關外。李廣利因而只好留在敦煌。
第二年,李廣利再度率領六萬餘大軍自敦煌出發,這回除士卒之外,又攜帶牛十萬只、馬三萬匹、外加驢子、駱駝各數萬,算是在武器與糧食上作了萬全的準備。
李廣利的大軍一透過羅布泊湖畔,樓蘭就奉匈奴之命出兵擾亂漢軍後方。但漢軍立時覺察到這一著,樓蘭反被駐紮玉門關的漢軍所包圍。這時,匈奴騎軍雖然馳援,卻無能守住城池,樓蘭王遂再度落入漢軍手中。
樓蘭王被送往漢都長安,正是遠征大宛的漢軍捷報頻傳之時,遠征軍包圍大宛城,使之降服,擄獲了以數十頭良馬為首的三千多頭中馬。
樓蘭王受審之際言道:樓蘭小國位居漢與匈奴兩大之間,設非同時隸屬兩國,則無以立國;國民因之備極疲勞。大漢如欲將樓蘭置於統轄之下,唯有一途,請將樓蘭人悉數遷移漢土居留。武帝聞言備覺可憫,不僅未予斬殺,反倒將其釋放回樓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