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人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0章 大冰老爺(下),極品吳掌櫃,陶人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裡再說說貢院,貢院是古代學子們鄉試、會試的考場,即開科取士的地方。貢院最早始於唐朝,像江南貢院、北京貢院、定州貢院、川北道貢院(這個在四川閬中古城,這四處地方還有遺址的,有條件有時間有興趣的可以實地去感受一下古代的考試場地)這些以前都很出名,其中南京(古稱江寧)江南貢院作為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最為出名。貢院一般建在城內的東南方。大門正中懸掛有“貢院”的墨字匾,東西分別建有“明經取士”和“為國求賢”兩座牌坊。進大門後則是龍門,門內建有明遠樓,居高臨下,可以監察舉子及眾人的行動。明遠樓的兩側就是號舍,就是舉子考試的地方,一般有數千間至上萬間。號舍都是各自獨立的,按《千字文》編號,比如“地一號”,即“地”字排的第一間號舍。每間號舍外牆高八尺,門牆高六尺、寬三尺、深四尺,空間很是狹窄,大概一頂轎子大。而且沒有門,是敞開的。號舍內,磚牆東西兩面,離地一尺多及二尺多處各砌有磚託,以承木板。板可抽動,白天以下板為凳,上板為桌答卷;夜間將上板安入下層,合而為床以臥。每號舍容納一人,考生坐臥、飲食、答卷均在其中。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可以防止應考生私相傳授作弊,二來也便於維持考場秩序。

貢院明遠樓北面為至公堂,這裡是外簾官辦公場所。外簾官是指受卷、彌封、謄錄、對讀等官;主考官、同考官則被稱為內簾官。內簾、外簾各司其職,按照規定,一旦貢院封了門,內外官員相互之間不得交結,以防奸弊。至公堂兩側為監臨、提調、監試各堂,為外簾官的住所。另外還有受卷所、彌封所、謄錄所、對讀所等。至公堂北為內、外簾門。內簾門北為聚奎堂,為主考官及同考官評定試卷的場所。

開考前考官提前數天先入闈貢院,然後鎖院,即考官一直住在貢院,直到考試完全結束,且禁止閒雜人員出入,考官與外界的聯絡就此中斷。同考官是分房閱卷,事先已經按《五經》安排了若干房間,由主考官抽籤決定哪個同考官在哪一間房。

八月初八,鄉試開始前兩天,受卷、彌封、謄錄、對讀官員齊集至公堂,一齊戳印坐號,即將考生姓名編號,排定號舍坐次。排號前,先有意將號戳弄亂,由書吏隨手檢印,於試卷及號簿同時用印,分號舍編排坐號。

考試前一天,八月初九寅時(清晨三點到五點),考生提著裝有各種用品的考籃趕到貢院,點名(這一項可能就會花上不短的時間,江南貢院每次參加考試就是幾萬人,黑壓壓的全是大腦袋,全場鬧哄哄的,就可想而知當時的難度了)、檢查、搜身後,按號進入各自的號舍,然後貢院大門關上。考生吃、喝、睡都在號舍,考試結束前不得離開。考生如果要方便,只能去號舍盡頭的糞號,且不能說話,只能舉牌子來表示。牌子的兩面都有字,一面寫著“入靜”,另一面寫著“出恭”,古人是不是很屌?

八月初十子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一到,書吏準時發放試題(這個考試時間是相當充裕了,前後有20個小時,抄題也足夠了),考生可以睡覺,也可以開始挑燈答卷。有考生事先將五經四書寫在內衣上,趁夜色脫衣下來檢視。考試時間到當天戌時(晚七點到九點)止。因為有考生會提前交卷,又分午前、午後、傍晚三次開門放牌。

八月初十上午,陸續有考生開始交卷。閱卷官員中的一干外簾官便要開始忙碌。考試結束後,受卷官先收集每場試卷,在卷面蓋上自己的印章,表示此卷為本人所經手,然後以每十卷為一封,送彌封所糊名。彌封官收到試卷後,立即在考卷背面的右上角糊名並加蓋印章,卷面用浮簽寫上考生的編號,再轉送謄錄所。謄錄所的謄錄生開始用硃筆抄卷,錄出一個副本,稱為“硃卷”,而考生原卷用黑墨書寫,稱為“墨卷”。謄錄完畢,謄錄生在朱、墨兩本卷子上籤上自己的官銜、姓名,戳上印章,再送對讀所校對。對讀官如果發現有出入,則用赭色筆改正。對讀完畢,對讀官在試卷上具名戳印,然後將硃卷、墨卷一起交收掌官。收掌官負責保管墨卷,硃卷則分包分批送提調堂,經監臨官蓋印後送入內簾。一切正常,外簾程式遂告結束。

謄錄所的謄錄生開始用硃筆抄卷,錄出一個副本,稱為“硃卷”,而考生原卷用黑墨書寫,稱為“墨卷”。謄錄完畢,謄錄生在朱、墨兩本卷子上籤上自己的官銜、姓名,戳上印章,再送對讀所校對。對讀官如果發現有出入,則用赭色筆改正。對讀完畢,對讀官在試卷上具名戳印,然後將硃卷、墨卷一起交收掌官。收掌官負責保管墨卷,硃卷則分包分批送提調堂,經監臨官蓋印後送入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

萌萌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