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人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1章 大蜀王又來了(六),極品吳掌櫃,陶人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吳永麟和上官鼎鼐在四川地區採取積極自救的時候,由朝廷派往成都府的第一批援軍首先由秦州派出,來人是秦州的兵馬都監曹二虎,這人生得方面大耳,體型臃腫,一杆普通兵卒常用的二十多斤的槍都提不起來,偏偏這些年官運亨通,只因為靠他手下的一個低階副尉。

他叫‘潑韓五’,長得高大魁梧,風骨偉岸,目光敏銳如電,在襁褓中已能轉盼四顧,據說他出生的那天傍晚,‘有光芒出屋間’,鄉鄰以為失火了,紛紛拿出汲水的工具與瓦罐木盆前去救火。他嗜酒豪放,性格直爽,摯勇絕人,有時亦有些出格,他做事做人往往不遵常規,潑辣好動,愛打抱不平。這不,他剛剛收服了一匹野馬,來不及給這匹好馬準備新的鞍韉,便迫不及待的跨在馬駒上驅馳起來,風聲在耳畔呼呼作響,讓人弄不清楚到底是這一人一馬在前進,還是身旁的一切在倒退,座下野性難馴的馬駒似乎想把他從背後甩出去,往前奔跑的速度越來越快,‘潑韓五’豈不知道這畜生的意圖,相比較以前他纏鬥的那條渾身滑溜溜的大蟒蛇,這匹野馬太小兒科了點,他緊緊的用腿肚子夾著馬肚子,只是隨著野馬的奔跑,馬背與他的胯下相連的部分越來越多的油汗,為了熬住野馬的火烈性情,‘潑韓五’也發了狠,趁著間隙將懷中的一條汗巾拿出來之後,朝馬眼蒙了上去,他這次完全是和它死扛上了,看誰最後累死誰?

‘潑韓五’是戰國時代韓國人的後裔。春秋時晉封韓武子於韓原(今陝西韓城縣),其後世代為晉國大夫。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韓與趙、魏分晉,列為諸侯,封地在今天河南西北部與陝西東部一代。其地險要,蘇秦就稱讚它具有鞏洛成皋之固與宜陽商阪之塞。但由於緊鄰虎狼的秦國,在秦始皇吞併關東六國中,韓首先被秦國吞滅。秦始皇嬴政十七年(前230年),吞滅韓國時,韓國人四散奔逃,有一支渡過黃河來到陝西西北部。他們以國為氏,這就是‘潑韓五’的祖先。韓氏到這個朝代,已經在此地生息繁衍了一千二百多年。

‘潑韓五’今日某些性格的形成,可以說是從祖上傳下來的。曾祖韓則,世代生活在家鄉,以俠義聞名。家中富有資財,經常出錢幫助貧窮人家治病抓藥,鄉里人自然很感激韓則,只是傳到‘潑韓五’這一輩的時候,家裡已經變得一貧如洗,甚至連‘潑韓五’請教書先生的錢都付不起了,所以他混到十多歲娶親的時候,大字不識幾個。

在‘潑韓五’五歲時,家裡來了一位既懂三教九流、天文地理,更兼精通相面拆字、卜卦扶乩、奇門遁甲、陰陽風水的江湖‘異人’。

原來‘潑韓五’的奶奶過世沒多久,靈柩還未入土,韓家上下哭哭啼啼,披麻戴孝,好一番悲痛欲絕的淒厲景象。

‘異人’長得頎長清癯,頭髮鬍子全白,配上他穿的那身漿洗得發白的長衫,加上手上捏著的那把須白佛塵,越發顯得仙風道骨,頗有一副世外高人的高深莫測模樣:“山人云遊湘鄉,見離此不遠的少陽山,有一處吉壤,這塊地,全縣沒有任何一人有此福分,唯獨韓府的老太太福壽雙全,可配葬在那裡,故山人特來告知韓俠士。”

韓父本來就喜結交江湖上有真本事的那些奇人,聽對方這麼一說,疑雲盡消,等對方見禮後,領對方進入一間相對安靜點的內室,讓丫鬟送上了香茗,彼此盤腿於塌上,促膝長談起來。

“先生貴姓?”

“活的太久,我都不記得我真實的姓名了,別人都叫我無塵,你也可以和別人一樣這麼叫我。機緣匯聚,我與曾祖生前有過一番交情,曾受過他的恩惠。”

韓父大驚,和曾祖同輩的,再怎麼也算是自己的長輩,他連忙從塌上跳下來,慌慌張張的向無塵道長唱喏道:“晚輩剛剛有冒犯之處,還望先生恕罪。”

“現已入了三伏,酷暑難耐,不及早下葬,對死者,生者其實都不大好。”

“世叔,我們何嘗不知道呢,只是鄉里的地仙遲遲還沒給訊息,我們也不敢貿然動先母的槨棺。”

“尋常地仙,不過混口飯吃而已,哪裡識得真正的佳城吉壤。”

“誠如先生所言。鄙人早先本不信地仙,家父生前亦不信三姑六婆、巫師地仙。”

“混飯吃的油嘴地仙,固不值得相信,但風水地學卻不能不信。”無塵道人正色道,“當年赤松子將地學正經《青囊經》三卷授黃石公,黃石公又將它傳給張良,張良廣收門徒,傳之四方,造福人類。其中卷《化機篇》說得好,‘天有五星,地有五形,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氣行於地,地麗於天,因行察氣,以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

萌萌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