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2部分,兵臨天下,孤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庶酋長在不在?”
邊庶連忙上前行禮,“我在這裡!”
“右賢王到了,讓你立刻去見他。”
邊庶心中嘆口氣,又不敢不去,只得翻身上馬,帶領十幾名侍衛跟著騎兵向北馳去
右賢王劉去卑率領八萬匈奴軍到來並不是偶然,漢軍在關中大舉調兵,引發了劉去卑的警惕,而這時,烏玄接到了族人用蒼鷹送來的警報,劉去卑才知道漢軍北上的訊息,他立刻親率八萬大軍火速南下,阻擊漢軍兵伐塞上。
匈奴騎兵已經暫停行動,在曠野裡紮下一座佔地足有兩畝的大帳,大帳內,劉去卑正負手來回踱步,他年約四十餘歲,身材中等,頭顱碩大,長一蓬雜亂的大鬍子,一雙小眼睛裡精光閃亮,彷彿刀一般凌厲。
劉去卑長期在中原參與各諸侯的爭霸戰,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對袁紹、曹操等人都十分熟悉,建安元年,他還參與了平定李催之亂,因保駕漢帝有功而賜劉姓,封為鎮北將軍。
劉去卑也曾經考慮過參與中原爭霸,但因為曹操統一的北方,他和左賢王劉豹都被曹操所擊敗,終於放棄進軍中原,而退守關內河朔,穩固匈奴二十幾年來逐漸控制的勢力範圍。
由於曹操長期和南方作戰,便漸漸與匈奴人達成了一種默契,東線以太原為界,西線以六盤山為界,這一條線以北屬於匈奴勢力範圍,以南屬於曹操的勢力範圍,近十年來,雙方始終沒有越線,劉去卑也認可了這種勢力劃分。
但隨著南方勢力北擴,漢軍首先在隴西和河西打破了胡漢勢力平衡,劉去卑便感覺到了威脅將至,如今漢軍終於從蕭關道出兵,這便使劉去卑的心情不由緊張起來。
“看來烏桓人靠不住啊!”劉去卑仰頭望著帳頂自言自語道。
旁邊劉去卑的謀士李令笑道:“賢王若想趁機吞併烏桓,卑職倒覺得現在不是時候。”
李令是當年董卓謀士李儒之侄,李儒在李催被曹操擊敗後,便脫身逃去上郡,隱居於田間,劉去卑去年聽到訊息,親自上門去請,但李儒卻出了遠門,不知所蹤,只遇到懷才不遇的李令,雖然是為異族謀劃,但李令忍不住謀主的誘惑,最終答應成為劉去卑的謀士。
他幫助劉去卑策劃軍機,治理內政,使劉去卑的勢力一天天強大起來,已漸漸能和左賢王劉豹抗衡,李令著實瞭解劉去卑,聽他說烏桓人靠不住,他便知道劉去卑在打烏桓人的主意了,這幾萬老弱婦孺就在他們眼前,劉去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不過李令並不贊同劉去卑吃掉邊庶勢力,他見劉去卑一臉疑惑地向自己望來,便勸道:“吃掉邊庶其實並不難,但後果卻很嚴重,賢王考慮過烏桓王的感受嗎?”
劉去卑立刻明白了李令的意思,他遲疑一下道:“你說是魯昔會因此投降漢軍?”
李令點了點頭,“唇亡則齒寒,若賢王吃掉邊庶部族,魯昔就會認為匈奴才是烏桓人的大敵,如果劉璟再趁機拉攏,烏桓主部一定會因此投降漢軍,賢王就撿小失大了,不如再等一等,等魯昔被漢軍擊敗,我們再以救援烏桓為藉口,一舉吞掉烏桓人,那時就不是區區的數萬老弱婦孺了。”
劉去卑低頭沉思良久,又道:“萬一魯昔和邊庶不戰而降,我豈不是一無所獲。”
李令呵呵笑了起來,“當初賢王就是擔心烏桓和曹操暗通,才把邊庶之子烏玄,魯昔之子尸利放在身邊為質,現在他們兩人都在賢王手上,還用擔心烏桓人投降嗎?而且邊庶次子赤寧好戰,他也會鼓動烏桓人和漢軍作戰,如果賢王還是覺得不放心,還可以派一員大將去援助魯昔,名義上是援助,但實際上卻是監視,這樣便萬無一失了。”
劉去卑終於下定決心,“我就聽先生之言,我派長子劉猛率一萬軍隊去援助魯昔,逼他抵禦漢軍北上。”
他隨即對左右道:“讓劉猛來見我!”
一名親兵匆匆跑去,這時,另一名親兵走到帳門口稟報道:“啟稟賢王,邊庶求見。”
劉去卑本想囚禁邊庶,趁機搶掠他的婦孺,但這一刻,他改變了想法,便道:“帶他進來!”
邊庶匆匆走進大帳,劉去卑笑著迎了上去,和邊庶緊緊擁抱,“能見到酋長平安,吾心慰也!”
邊庶垂淚道:“烏桓青壯在蕭關抗擊劉璟北征,婦孺遷徙到此,望賢王憐惜。”
“我就是來支援你們,放心吧!我會把你們護送去安全地帶,不知酋長想去哪裡?去奢延澤如何?”
奢延澤是匈奴人老巢,去那裡如羊入虎口,邊庶哪裡敢去,他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