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八章 另類的鳳州城(上),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與其他大多數契丹將領對周軍特別是“飛龍軍”瞭解有限、知之甚少不同,作為年輕一代將領中的佼佼者,耶律斜軫曾經和另一名同樣出色的年輕將領耶律休哥一道,花了相當大的力氣來研究自己的對手。≈∞他們不但認真研讀過當年幽州牙將曹繼筠所寫的有關周國“神機軍”使用火器方面的介紹書信,試用過當年蕭思溫在自己被“幽州義軍”截斷後路之前就派人送往上京臨潢府的繳獲自後周朝廷“神機軍”的三支燧發火槍——契丹朝廷雖也曾組織工匠仿製過這種火器,但受限於鋼材質量較差、火藥配方不完善、加工手段原始等條件,仿製出來的樣品不是太過容易炸膛,就是重量太大,根本不適合實戰使用。再加上“神機軍”手中這些火器與後來見到的北平“飛龍軍”又有天壤之別,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即便能仿製出來也無法與之對抗,是以契丹朝廷最終還是放棄了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而且,耶律斜軫和耶律休哥還與那些個曾經和以前的“北平軍”,現在的大周禁軍、特別是“飛龍軍”交過手的契丹將領乃至普通兵士進行過大量的交流,從中瞭解到了不少現在的周軍、特別是“飛龍軍”的特點。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耶律斜軫和耶律休哥算得上是契丹將領乃至契丹君臣之中對周軍特別是“飛龍軍”最瞭解的兩個人。
在耶律斜軫看來,周軍特別是“飛龍軍”所擁有的火器之利絕非憑藉城池或者己方人數上的優勢就能夠予以抵消的,更何況如今的遼軍在兵力上實際上是處於劣勢的。面對可以在數百步外便可給予對手重大殺傷,同時又擁有可以摧毀幾乎所有堅固城池能力的“飛龍軍”,無論是據城而守,還是面對面的佈陣廝殺,都是用己方的短處去和對方的長處相對抗,都是不折不扣的取死之道。要想在兩軍對壘中抵擋住周軍或者取得一兩場戰鬥的勝利,唯一的辦法就是避敵鋒芒,利用己方對地形的熟悉,抓住周軍特別是“飛龍軍”嚴重依賴後勤保障這一最大缺點,一方面以一部分力量吸引其主力,逐漸消耗其糧草和武器彈藥;另一方面,則派出多路小股部隊,偷襲、騷擾周軍後勤補給線,使其糧草軍輜難以為繼,令其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如此,己方才有可能成功拖延乃至阻擋住周軍進攻的步伐,進而利用周軍因為彈盡糧絕而產生的恐慌與不安,集中兵力對其一部予以突然襲擊,將其打痛,迫使其停止進攻乃至撤兵。
是以,在領兵離開長春州後,耶律斜軫並沒有全軍趕往鳳州增援,而是派了一員偏將,率領兩千人馬前去。一來,是做出一個朝廷有意增援鳳州的假象,以安那裡守軍的軍心士氣。二來,則是將自己總結出來的一系列抵禦周軍、特別是“飛龍軍”時的守城之法告之鳳州守將、刺史趙匡符,以使其可以儘可能久的拖住周軍,為自己的襲擾與突擊爭取時間。至於耶律斜軫自己,卻帶著所部兵馬主力匿形潛蹤、晝伏夜行,避開正面而來的周軍,秘密機動至烏州、鳳州之間,分成數路小股兵馬,準備對周軍後勤補給線進行全面襲擾。
建隆七年(應歷二十年)陰曆五月初十,在完成必要的糧草軍輜屯積後,大周北伐中路軍離開烏州,進抵鳳州城下。
儘管相對於中原地區,周長不過四里的鳳州城甚至連個下等小縣城的規模都不如。可本著料敵從寬的原則,中路軍諸將依然沒有掉以輕心。是以,趁著副都指揮使程飛指揮著大軍安營紮寨的工夫,中路軍都指揮使曾志林和都虞侯穆特爾兩兄弟帶著部分親衛來到距離鳳州城南二三百米遠的一座小山包上觀察敵情。
窄小的城池、低矮的城牆,以及城頭上稀稀拉拉、明顯心不在焉的守城兵卒,這些個呈現於望遠鏡頭中的影像絲毫不會引起曾志林的關注。目前唯一讓曾志林以及穆特爾感到有些棘手的,只有圍繞全城的護城河。
相比於緊靠潢河(西遼河)的烏州,鳳州城因為水源問題,護城河水量並不大。可也正是因為水量不夠,所以該城在建造時便另闢蹊境,透過加寬、加深護城河來彌補這一缺陷——透過之前“暗羽”的調查,鳳州城外的護城河寬度超過五丈(15米),深度亦達三丈(9米)。
對於一個以遊牧、漁獵為主的民族來說,建造這樣一座城池是很少見的。所以,曾志林、穆特爾等人猜測設計該城的很有可能是個漢人或者渤海人。不過,不管建城者是漢人、渤海人還是契丹人,對於曾、穆等人來說,困難都是一樣的。五丈(15米)寬的護城河使得周軍最大長度只有10米的輕型過壕鋼橋失去了作用,而水雖不深但河底卻泥濘異常的深壕又令自壕底向上攀爬變得非常困難。換句話說,要想透過這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