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四章 鶴野爭鋒(二),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呆坐片刻,韓守忠從懷裡掏出一個錫制小酒壺,一口一口的喝著壺中烈酒,思緒漸漸回到了兩天前。∮
應歷二十年(建隆七年)陰曆五月二十五,韓守忠剛剛從校場操練完鄉丁,回到自己的府上屁股還沒坐熱,便被自己的老主人、東京宰相韓德樞給叫了去,並從後者口中得到一個既意外又震驚的訊息——周軍約五、六萬人馬已於前日在遼河入海口登岸,如今正水陸並進,往遼陽府方向殺來。換句話說,此前大遼朝廷上下有關周軍西攻東守、錦州至山海關一線並無出兵跡象的判斷是完全錯誤的。周軍於東線不但出動了與西線和中線同等數量的人馬,而且還另僻蹊徑,沒有走遼軍探馬密佈的陸上通道,而是利用自己在海上的優勢,直接從遼河入海口登陸,再水陸並進,溯遼河而上,直撲遼陽城。如此一來,不但打亂了東京道遼軍原來的防禦部署,而且還自始至終都能得到己方艦船在火力、糧草、軍輜方面的支援,可以放心大膽的一路向前,而不必擔心糧道被斷、後勤不濟。
如果說有關周軍自海上殺來的訊息令韓守忠意外和震驚的話,那麼韓德樞接下來告訴他的另一條機密則令其倍感惶恐與不安——由於戰事不利,大遼天子、朝中重臣,以及大遼最後一支精銳兵馬已於八日前自長春州南下,正千里迢迢趕來遼陽府,意欲與東京道守軍合兵一處,與周軍決一死戰。
若是沒有這支來自海上的奇兵,朝廷的這一決定無疑是正確的。畢竟,朝廷的四萬餘精銳、東京道遼陽府的三萬守軍,再加上臨時徵調的城內青壯,以超過十萬人馬依託堅固、宏大的遼陽城與應該不到四萬周軍中路軍對抗、周旋,還是有一戰之力的。根據此前祖州及鳳州的經驗,除非周軍豁出去毀了遼陽城且用城內數萬百姓為陪葬。不然的話,想要在短時間內拿下遼陽城顯然是不可能的。而隨著時間推移,周軍師老兵疲、後勤不濟,遼軍未必沒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可現在有了這支跨海而來的周軍,聖駕再來遼陽府卻無異於自陷險地。因為一方面,只要這支周軍搶在聖駕抵達之前攻下遼陽府,朝廷的四萬多人馬就會失去根基之地,軍心士氣都會受到重大打擊。到時候,無論是東路周軍出城追擊,還是中路周軍尾隨而止,遼軍都難逃慘敗。就算天子僥倖遠遁,恐怕也只能鑽進深山老林中苟延殘喘。那樣的話,估計不用周軍親自動手,那些個一直不服大遼統治的生女真蠻夷就會替周軍將大遼最後一點力量給消耗殆盡了;另一方面,即便天子能夠搶在東路周軍攻佔遼陽城前與東京道文武匯合,面對合兵一處、擁有八萬人馬的東、中兩路周軍,遼軍的數量優勢亦將微乎其微,想要憑藉這點力量拖住、拖垮、拖走周軍,其難度可想而知。搞不好天子連鑽進深山老林躲避的機會都沒有,就會被困死在遼陽城內。
如此一來,遼陽府這邊的當務之急一是派出大量斥侯、偵騎,沿著天子可能南下的道路進行全面搜尋,以期趕在其抵近遼陽城之前將周軍已從海路殺來的訊息稟告天子,使其及一眾文武重臣有時間進行應對。二是派人領兵南下,沿途截擊周軍,以期能夠拖慢周軍推進的速度,為遼陽城及天子想出應對之策爭取更多的時間。而韓德樞將韓守忠叫來,為的就是率軍增援鶴野城,阻擊周軍。
雖說對於祖孫三代都為韓府當差,世受韓家恩惠,自己更是從一名小小的侍衛被一路提拔為東京道遼陽府鄉丁都指揮使、躋身將軍之列的韓守忠來說,為自家主人效力,為朝廷解困,率領兵馬與周軍激戰原本也是責無旁貸之事。可考慮到遼陽府內契丹、奚、渤海、女真等族身經百戰、能征慣戰的將領不在少數,如今卻讓自己這個作戰經驗有限,只指揮過鄉丁的新手將軍去擔負如此重任,就有些讓人難以理解了。是以,儘管聽完韓德樞的安排後,韓守忠立即毫不遲疑的應承下來,可臉上的表情還是顯示出了他對這一安排的不解。
韓守忠的反應自然在韓德樞的預料之內,所以他隨即便丟擲了另一個令韓守忠感到震驚的訊息——此番率領東路周軍先頭部隊的先鋒官很可能就是韓府當年的侍衛、韓守忠的結拜兄弟,被認為已經在十一年前的幽雲之戰中與皇弟耶律敵烈一同喪命於古北口關的親兵副指揮使鄒振遠。
令人震驚的訊息一個接著一個,砸得韓守忠直髮懵。儘管不排除此鄒振遠非彼鄒振遠,而只是一個同名同姓的周國將領。可光這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就已經令韓守忠有些氣血翻湧了。當然,激動是短暫的。隨著熱血逐漸冷卻下來,韓守忠的頭腦很快便恢復了清醒,並意識到韓宰相為何不選那些個比自己更驍勇善戰、更足智多謀的將領,而非要讓自己率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