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三章 鶴野爭鋒(一),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就在程飛率所部七千兵馬離開長春州,一路快馬加鞭追擊耶律璟的同時,由北伐右路軍副都指揮使(右路軍副總指揮)鄒振遠率領的右路軍先頭部隊一萬餘人馬也正日夜兼程的趕往遼陽城。
由於自遼河入海口處溯流而上是逆水行舟,雖有東南風相助,船隻的行進速度也會受到很大影響。是以,為了趕在契丹君臣前面抵達幷包圍遼陽府,以防周軍進攻遼陽府的訊息洩露出去令耶律璟放棄退守遼陽城,轉而調頭鑽進深山老林,與周軍打起游擊戰,黃海決定兵分兩路。由曾在遼陽府待過數年,對周邊地形很是瞭解的鄒振遠率走陸路的第五合成步兵師師屬騎兵團、第三獨立騎兵團、“保安軍”兩個騎兵團,以及乘坐蒸汽動力運輸船的第五合成步兵師第十五團、海軍陸戰隊第一團、“保安軍”兩個步兵團,在部分蒸汽動力戰艦的護送下,水陸並進,先行殺向遼陽城。這樣,就算因為步兵力量較弱而不能馬上拿下遼陽城,至少也能確保將該城團團圍住,使城內守軍無法將周軍已兵進遼陽府的訊息通知耶律璟,從而打亂周軍圍殲契丹殘軍於遼陽城下的計劃。而黃海自己則率領剩下的兵馬,乘風帆動力艦船隨後跟進。
雖然曾經在契丹軍中服役,並擔任過皇弟耶律敵烈的親兵營副指揮,可如今獨自率領將近兩萬兵馬作戰,且又是水陸並進,這對自投效穿越團隊以來一直協助吳鵬負責新兵訓練工作的鄒振遠卻是實實在在的頭一回,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巨大挑戰。特別是在得到吳鵬因為經驗不足、戰場處置不當而被圍豫州城,身負重傷險些丟掉性命的訊息後,鄒振遠的壓力就更大了。要知道,吳鵬雖然也是長期負責新兵訓練工作,可人家當初好歹也曾參與指揮過幽雲之戰,多少有一些指揮萬人大軍作戰的經驗。而自己此前直接指揮的兵馬最多也只有親兵營的那五百人,連人家的一個零頭都比不上。
是以,自打在遼河入海口與黃海分兵後,鄒振遠一路行來可說是小心翼翼、異常謹慎,岸上的騎兵部隊與水中的船艦緊密配合,寧可走得慢一些,也絕不讓對方消失在自己的視線之內。再加上自入海口至遼陽城,遼河彎曲盤旋,兩岸道路難行,也大大影響了部隊的推進速度。以至鄒振遠所部花了六天時間,才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逼近鶴野城。而按照當初的計劃,鄒振遠所部應該在七天之內完成上述三百五十里的路程,於建隆七年陰曆五月二十六,也就是北伐中路軍不戰而取長春城的當天兵圍遼陽府——這倒不是說之前穆特爾告訴女裡大周北伐右路軍應該已經進抵遼陽城是在吹牛說大話,而僅僅是因為右路軍電臺隨黃海所率後軍一起行動,有關右路軍前軍的訊息傳到黃海那邊再轉到中路軍來有一個明顯的時間滯後,穆特爾只是按照計劃推測鄒振遠的行軍進度,以至與實際情況出現了一些偏差罷了。
然則,推進速度的緩慢,在避免了輕敵冒進的同時,也令右路軍前軍行軍的隱秘性大打折扣。儘管右路軍前軍派出了大量斥侯、偵騎,對大軍所過之處進行了全方位的遮斷,但正所謂“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遼河沿岸人煙稠密,右路軍的搜尋幕織得再密,也不能保證契丹軍的斥侯沒有漏網之魚。是以,就在鄒振遠所部進抵鶴野城的同時,來自遼陽城的五千援軍也沿河而下,趕在周軍包圍之前進了城——值得慶幸的是,由於耶律璟一路南下刻意隱藏自己的行蹤,斷絕了與外界的一切聯絡。以至遼陽城內的東京道官員在得到周軍數萬大軍已溯河而上的訊息後,卻因為找不到自家天子所在,而遲遲不能將這一重要變化報告上去,錯失了阻止後者自投羅網的最後機會。
由於抵達鶴野城下時已是傍晚時分,所以鄒振遠並沒有忙著攻城,而是下令紮下大營,將鶴野城團團圍住,待第二日天明後再行進攻。
岸上的騎兵以及就近登陸的步兵和海軍陸戰隊忙著安營紮寨,遼河上的周軍戰艦則往來穿梭,監視著鶴野城臨河一面城牆及水門,以防有人從這裡逃脫。而鄒振遠則圍城觀察城內情形,為第二天的進攻做著準備。
就在鄒振遠舉著望遠鏡,圍著鶴野城觀察敵情時,卻不知道城牆之上也有一名將軍服色的漢人正在仔細觀察著他。雖然由於距離較遠、天色較暗,純靠自己的眼睛眺望,城頭上的人只能看到鄒振遠的一個大概輪廓,但其還是從鄒振遠的身形體態、舉手投足間依稀看出了當年自己所熟悉的那個人的影子。想到自己與城下的鄒振遠一別十餘年,如今近在咫尺不但不能馬上相認、重敘舊情,反而要刀兵相見、以死相搏,一時間城頭上的人不由得暗自唏噓,神情落寞的走下城去。
回到被闢為臨時中軍所在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