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六章 終於鬆了一口氣,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雨後的田野上一片翠綠,天氣亦遠較下雨前悶熱潮溼的那幾日涼爽得多也舒適得多。不過,坐在馬車中的薛永仁“薛神醫”此時卻感覺不到一絲的清涼。儘管馬車四面的門和窗都已經完全敞開、儘管同車的僕人一直在努力的搖著那臺只有達官顯貴們才能買得起的手搖風扇,可薛永仁依然是燥熱難耐。不但將上衣全部寬去,而且還一個勁兒的喝著存放於同樣非平民百姓用得起的保溫箱中的冰鎮酸梅湯。原本依薛永仁那低調而平和的心態,是不願意用這些個奢侈之物的。可如今情況十萬火急,由不得他不火燒火燎,為了能將自己的心火壓下去,他也就不在乎奢侈這一回了。
其實說起來,也不能怪薛永仁著急上火。一來,他這個太醫署副丞為了測試太醫署和工部共同研製成功的移動野戰醫療系統,冒著暑熱不遠千里的自開封趕到北伐前線的臨潢城,一路上雖算不上是風餐露宿,可也同樣是抓緊時間趕路,上火是再所難免的。二來,他才到臨潢城,屁股還沒在原上京留守府衙門、現北伐左路軍中軍指揮衙門裡坐熱、一路的疲乏還沒有得到休息、因長期乘車而血脈不通的雙腿還沒活動開,便在吃了一頓午飯後被遠比他更加心急如焚的北伐左路軍都指揮使楊新給再次請上了馬車,連帶著他那套移動野戰醫療系統一起出了城,風風火火、馬不停蹄的趕往二百四十里之外的豫州城。
不過,雖然疲憊未解、肝火過旺,可薛永仁卻沒有一絲不快,反而不停的催促隊伍加速前進。因為楊新告訴他,“清園”兄弟之一的吳鵬所部此前在豫州被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契丹人圍住。儘管本方兩路援軍在契丹軍破城之前及時趕到,全殲了這夥敵軍。可吳鵬本人前日在豫州城與契丹軍作戰時卻不慎為暗箭所傷,且傷勢極其嚴重。更為要命的是,專門為他配備的高階隨隊軍醫官在之前的作戰中陣亡,那些低階的醫護兵又根本沒有能力亦不敢處理如此嚴重的傷勢。原本按楊新的意思,是想讓人趕緊將已經昏迷不醒的吳鵬運回臨潢城中的中軍野戰醫院,由那裡的高階隨隊軍醫官進行治療。可就在他下命令之前,薛永仁恰好進了臨潢城。有了這位曾經與林小雨互為師友,堪稱這個時代大周除林小雨外西醫、特別是戰傷救治、外科手術方面最權威的專家,且算得上大周所有現役軍醫官祖師爺的“神醫”在,再加上其又正好帶來了一套可以快速機動、其功能和效能不輸中軍野戰醫院的移動野戰醫療系統,楊新自然不會把吳鵬的身家性命放在他的那些徒子徒孫手裡,亦不會冒險讓其長途跋涉的回臨潢城。而薛永仁在得知相關情況後不但答應接手這件困難極大,一旦失敗很可能會賠上自己未來前途乃至一世名聲的棘手任務,且出於穩定傷者情況的考慮,同樣提議不要移動吳鵬,由自己帶著那套剛研製出來的移動野戰醫療系統前往豫州就地進行搶救。
對此,楊新自然是一百個同意。同時,為了防止中途遇到意外或者契丹散兵遊勇,他還專門調派了“飛龍軍”和“保安軍”各一個騎馬營隨行保護。
建隆七年陰曆五月十二午前,薛永仁一行抵達豫州城,被早已等候多時的北伐左路軍副都指揮使王峰迎進城內。下了馬車,薛永仁不顧一路行來舟車勞頓,一面命隨行的太醫署和工部的隨員將移動野外醫療系統以最快的速度搭建起來,一面在王峰的帶領下直奔被闢為臨時病房的一座簡陋院落之中,檢視吳鵬的傷情。
正所謂“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饒是薛永仁從醫數十年見多識廣,看到吳鵬的傷情也是大吃一驚。但見原本每次相見都神采奕奕、英俊瀟灑的吳鵬,此時臉色煞白、嘴唇發青、雙眼緊閉,一枝已被截去箭尾的三稜透甲錐箭貫穿右胸,銳利的箭尖自後背處探出來多半個。儘管隨軍的醫務兵已經用金創藥將血止住,但外傷易治、內傷難消。外表看不到出血,不代表胸腔之內的情況沒有持續惡化。只是,以隨軍那幾名醫務兵的技術,既不敢輕易把箭拔出來,更不會處理胸腔內的創口。再加上或許是角度和位置的問題,箭簇似乎被肋骨卡住,他們就是想拔也拔不出來。放眼整個大周,估計也就只有薛永仁這個跟林小雨學了大量西醫特別是解剖學知識,曾經親自解剖了上百具屍體的外科專家才能也才敢下手給吳鵬進行胸部外科手術來拔箭治傷了。
查明瞭傷情,薛永仁再不敢有絲毫的耽擱,連忙命屋內的親衛和隨行的太醫署醫官一起用軟床將吳鵬抬入剛剛搭建起來的臨時野戰醫院的主手術帳篷中,輕輕放置於手術檯上。同時按照步驟開始進行消毒器具、架設簡易輸氧裝置等術前準備,並安排了與吳鵬同是ab型血、身體健康的十幾名親衛和“飛龍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